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
日期:2016/12/15 8:17:25   編輯:古建築保護本報訊 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於3月9日揭曉。評選活動辦公室共收到有效選票185 張。根據投票結果,排名前25項入圍2014年度終評。其中,得票第一的項目獲得165票,第25名的得票數為84票。(名單附後)
本次入圍的25項考古發現來自18個省、市、自治區。傳統考古大省依然占據重要位置,其中河南省以四項入圍名居榜首,陝西、山西、湖北各有兩項入圍,北京市亦有兩項入圍。
入圍終評的這25個項目,在年代上更加均衡,類型上更加多樣化,學術性和課題性更強,更加偏向邊疆地區,體現了當代中國考古發展的特點和方向。
和往年相比,本年度入圍項目的最突出特點就是來自邊疆省份的古代少數民族考古發現的比例尤為突出,總共有7項上榜,占總數近30%。東北、蒙新藏和西南地區都有項目入圍,時代從先秦到宋元明皆有涉及。這表明邊疆省份在考古發掘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長足進步。
從時代上看,入圍項目分布較為均衡,史前、三代、秦漢魏晉、唐宋元明時期所占比例大體相當。從類型來看,則一改去年以大型墓葬為主的局面,建築類遺存比例明顯提高,河南濮陽戚城龍山時代城址、陝西清澗辛莊商代建築遺址、江蘇揚州蜀崗古城址的木構及其他遺存(戰國至南宋)、吉林乾安遼金春捺缽遺址群等城址和大型建築遺址頗為引人注目,故宮也針對明清建築基址進行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考古發掘。
除了墓葬和建築遺址,其他遺址類型還有瓷窯址、冶鑄遺址、大型國家糧倉、沉船和水系調查,如江西贛州七裡鎮宋元窯址、北京延慶大莊科遼代礦冶遺址群、河南隋代回洛倉與黎陽倉糧食倉儲遺址、洛陽運河一號、二號古沉船發掘與漢唐漕運水系調查等,遺址類型更加豐富。
學術性、課題性強依然是本年度入圍項目的普遍特點,很多項目都是多家單位聯合的長期學術課題,多學科結合、數字化信息提取和發掘現場文物保護、實驗室考古等是目前田野考古發掘中越來越普遍的特點。廣東郁南磨刀山與南江舊石器地點、山西沁水下川舊石器遺址和甘肅甘谷毛家坪遺址便是地方考古單位、高校及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發掘研究的代表項目;河南鄭州東趙遺址是“中原腹心地區早期國家的形成與發展”課題的最新發現;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窯遺址也是在長期區域系統調查基礎上的重點發掘;雲南祥雲大波那墓地則充分利用了全方位多角度獲取信息及采取科技保護手段。
本年度評選活動自2014年12月啟動,經發掘單位申報、中國文物報及專家推薦、國家文物局審核,評選活動辦公室從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在我國境內進行發掘的合法考古項目中遴選出43個候選項目進入初評,並於2015年2月10日將候選項目資料在本報和中國文物信息網予以公示。初評由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含名譽理事)、全國73家考古發掘資質單位共同參與投票。
本屆終評會將於4月7-9日在北京召開,屆時25項入圍項目將向終評評委會和社會公眾進行成果介紹和演示。
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入圍項目(以時代為序)
1廣東郁南磨刀山與南江舊石器地點
2山西沁水下川舊石器遺址
3重慶巫山大水田遺址
4河南濮陽戚城龍山時代城址
5青海民和喇家遺址
6河南鄭州東趙遺址
7陝西清澗辛莊商代建築遺址
8湖北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
9甘肅甘谷毛家坪遺址
10雲南祥雲大波那墓地
11江蘇揚州蜀崗古城址的木構及其他遺存(戰國至南宋)
12新疆哈巴河喀拉蘇墓地
13湖北隨州周家寨漢墓簡牍
14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窯遺址
15洛陽運河一號、二號古沉船發掘與漢唐漕運水系調查
16西藏阿裡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
17內蒙古正鑲白旗伊和淖爾墓群
18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
19河南隋代回洛倉與黎陽倉糧食倉儲遺址
20陝西長安郭辛莊唐韓休墓
21江西贛州七裡鎮宋元窯址
22北京延慶大莊科遼代礦冶遺址群
23吉林乾安遼金春捺缽遺址群
24貴州遵義新浦播州楊氏土司墓地
25北京故宮明清建築基址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