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阿壩州發現秦漢時期文化遺址

阿壩州發現秦漢時期文化遺址

日期:2016/12/14 12:17:11      編輯:古建築保護
    近日,阿壩州文物管理所和阿壩縣文體廣新局組成的聯合調查隊在阿壩縣開展了古文化遺址調查。

    本次調查歷時一周,行程1300余公裡,先後對阿壩縣境內的14個鄉及阿壩鎮進行田野調查。在茸安鄉發現安壩遺址和甲依遺址,其中甲依遺址有明顯的文化堆積,文化層距離地表深約4米,厚0.8米,夾雜零星碳屑、紅燒土顆粒及陶片。

    安壩遺址未發現明顯文化堆積,但在長800米,寬400米的台地上采集大量陶片。另有蒙古采集點、阿斯久采集點、尕底采集點和安羌鄉莊戈采集點。在尕底采集點發現骨璧(殘)一件及紅燒土塊。通過調查發現,遺址和采集點均沿河分布於一級台地上,距離河床垂直高度50—100米,土壤板結,硝鹽含量較重,遺址斷面上均有牲畜舔舐痕跡。采集標本主要為陶片。以夾細砂紅褐陶、夾細砂褐陶及夾細砂灰褐陶為主,多為素面,輔以個別弦紋和泥條附加堆紋。因大部分標本較小,故器形難辨。經與周邊文化比較,初步認定本次調查采集的文化遺存應屬秦漢時期。

    通過本次調查新發現的文化遺存,說明距今2000年前便有人類生活在阿曲河流域周圍,此為研究本地區秦漢時期文化傳播途徑提供重要線索,同時,把阿壩縣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左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