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門峽現十六座北朝墓葬
日期:2016/12/14 12:14:51   編輯:古建築保護北朝墓葬M12全景。祝曉東 攝
北朝墓葬M15墓室。祝曉東 攝
古墓葬發掘現場。祝曉東 攝
記者從河南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工作人員近日在配合該市湖濱區一安置房工地建設時,搶救發掘出一批古墓葬。從出土的墓志磚上有太和14年及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等推斷為北朝墓。
從目前已經發掘的情況來看,墓址位於三門峽市區最高的向陽處,且北面臨近黃河。墓葬主要由墓道、甬道和墓室構成,方向基本為150°-160°之間。墓道為長斜坡狀,墓門用磚或土坯封堵,墓室為穹窿頂,俗稱蒙古包。平面多為圓形,大部分帶一到兩個耳室,以多人合葬為主。出土器物主要有陶罐、陶壺、銅簪、銅手镯。
據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祝曉東介紹,該工地共鑽探出墓葬50座,是一處以北朝、唐墓、清墓為主的墓葬群。從出土的墓志磚上有太和14年及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等推斷,其中16座為北朝墓。
該古墓群發掘項目從今年8月22日開始,目前已接近尾聲,即將進入室內整理工作。祝曉東表示,具有明確紀年的北朝墓葬在當地比較罕見,填補了三門峽市這段時期歷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