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黃骅市一處工地在施工過程中再次發現墓葬。黃骅市文物保護部門隨即組織人員對施工區域附近進行了考古勘探。
據悉,5月13日,黃骅市曾在郛堤城外西北方濕地公園內發現戰漢時期的墓葬群。墓葬群位於地面約2米深,墓向為正南、正北,呈東西排列,全部為甕棺葬形式。墓葬有大約6處,2處損壞嚴重,文保部門對其余4處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黃骅市文保所所長張寶剛介紹,此次發現的墓葬群距離上次發現的墓葬群約300米,他們也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出7座墓葬,除了3座甕棺保存完整外,還另外發現4座甕棺和灰坑等遺跡現象,但多數被破壞。
這次發現的甕棺墓葬與上次發掘墓葬不同,除一座成人甕棺,其余多為兒童墓葬,其中兩座兒童墓葬為磚瓦墓。張寶剛介紹,這是上次發掘不曾見到的新葬制,為黃骅地區喪葬習俗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此次發掘和調查過程中,還發現有灰坑和文化層等遺址現象,據此推斷這一地區應既有墓葬也有生活區分布。據悉,為更好地保護、展示和利用此次發掘的墓葬,他們對其中一座保存較好的甕棺進行了整體提取,運回黃骅博物館,待整理後作為展品對公眾開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