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4月份開始,由山西大學和大同市考古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大同、朔州境內的泥河灣盆地舊石器文化遺址、古人類化石遺跡進行為期3年的調查與發掘,現已在大同縣、陽高縣等處發現50余處舊石器時代及動物化石地點。這一新發現,將擴大泥河灣盆地的內涵和外延,對進一步探索大同地區遠古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6月22日記者采訪獲悉,此次考古通過地層堆積、生物化石、C14測年測試三種方法,在大同縣、陽高縣等處,發現了50余處舊石器時代及動物化石地點。調查現場還發現了猛犸象牙臼齒化石及完整的犀牛頭骨化石。其中,在大同縣杜莊村,發現了距今約2—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及動物骨骼化石地點,目前正在進行發掘。考古人員介紹,這個遺址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關鍵階段,對於探究過渡時期原始人的生活情況具有重要價值。
據聯合考古隊一位負責人介紹,泥河灣盆地在古人類學和舊石器時代考古學方面,是世界上探索人類及文化起源與發展的關鍵地區,此次調查考古工作將填補泥河灣盆地山西區域舊石器分布空白,構建“大泥河灣”舊石器文化的整體面貌特征,進而揭示泥河灣文化與周邊文化,尤其是周口店北京人文化的關系,展現其在華北地區乃至東亞區域在人類起源和遠古文化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