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彩畫的發展
日期:2016/12/15 1:39:31   編輯:古建築彩繪在建築上畫彩畫不單是美學上的要求,而且黨政軍民學有社會禮制和保護木質構件的實際意義。早在《論語》中已經有“山節藻榈”的記載,《禮記》載:“楹,天子丹,諸侯黝”。 頤和園長廊的蘇式彩畫,白蛇傳考古上能確切證明建築上有彩畫的是陝西鹹陽三號秦宮,曾發掘出畫在牆的車馬壁畫。
漢代以後有道教的創立和佛教的傳入與盛興,但佛、道之學始終居於附從地位,在中國人心目中,儒學才是正統。儒家思想對建築的影響大體可以歸究為六個方面:第一、儒學提倡禮制,以禮為治國之本和個人立身行事的准則,由此產生了建築上的多種類型及其形制,如殿堂、宗廟、壇、陵墓等。古建工程設計第二、儒學主張君權至上,皇帝是受命於天的萬民之主,故建有以宮室為中心的都城宮殿,用來體現君權至高無上。第三、儒學主張敬天,對天地的祭祀是歷朝大祀,故建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以及社稷、先農諸壇。第四、儒學主張孝親法祖,故有宗廟、陵墓之建營。第五、儒學主張中正有序,故有建築平面布置的方整對稱,昭穆有序,從而形成都城、宮城及建築群體嚴格的中軸對稱布局形制。
第六、儒學主張尊卑有序,上下有別,注重用建築來體現尊卑禮序,舉凡建築的開間、形制、色彩、脊飾,都有嚴格的規定,不得違制僭越。中國古代建築慣用木構架作房屋的承重結構。古建工程古建彩繪設計木構梁柱系統約在西元前的春秋時期已初步完備並廣泛采用,到了漢代發展得更為成熟。木構結構大體可分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為普遍。抬梁式結構是沿房屋進深在柱礎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疊數層瓜柱和梁,再於最上層梁上立脊瓜柱,組成一組屋架。平行的兩組構架之間用橫向的枋聯結於柱的上端,在各層梁頭與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聯系構架與承載屋面。檩間架椽子,構成屋頂的骨架。這樣,由兩組構架可以構成一間,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間,也可以是多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