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之梁的分類
日期:2016/12/15 1:39:33   編輯:古建築彩繪梁的分類
(一)、按梁的外觀,梁可以分為直梁和月梁兩大類。顧名思義,直梁是指梁正投影的上下兩邊線為兩條平行的直線。而月梁的梁肩呈弧線,梁底略向上凹,梁側常做成琴面,並飾雕刻,外觀秀巧(圖3-21)。漢代稱為“虹梁”。
(二)、按梁的位置和功用分類
1、在抬梁式構架中,層疊而置,並向上逐層縮短的梁,與各層瓜柱組成梁架。梁架中最下面的一根梁最長,叫做“大柁”;“大柁”上面的一根梁叫“二柁”;再上面一根梁叫“三柁”。在清代,各柁按本身所承檩(或桁)的總數來稱呼,分別叫做“幾架梁”。如所承共有七檩,則稱“七架梁”,其上一層稱“五架梁”,再上一層為“三架梁”。這是因為從自大柁始,每向上升一架,則梁的兩端各收進一個步架。 +
宋代的梁稱為“蟆保悅扛蟊舊硭寫擁淖苁疵R蛭徊郊芪淮裕逯呒芰海緯屏螅磺逯寮芰海緯撲拇螅磺逯芰核緯破攪骸
2、三架梁及角背和脊瓜柱
三架梁兩端擱置在五架梁五架梁上面的瓜柱上,三架梁上正中立脊瓜柱,支撐脊檩。
所謂瓜柱指在抬梁式構架中立在梁或順梁上,將上一層梁支起,並使之達到所需要的高度的構件。若其本身之高大於本身之柱徑長,稱為“瓜柱”;反之,小於本身之徑或長寬者,稱為“柁墩”。瓜柱按其所處位置不同,又有金瓜柱、脊瓜柱,交金瓜柱等名稱。
角背是保持瓜柱穩定的輔助構件。瓜柱自身高度等於或大於柱徑2倍時,均需要安設角背,而脊瓜柱必須安設角背。
3、四架梁與六架梁
四架梁、六架梁系用於卷棚頂(也叫“元寶脊”)上。卷棚頂沒有正脊,脊部做成圓弧形,下用月梁支撐,月梁兩端各設一根脊瓜柱,承受月梁傳下的荷載。
4、桃間梁
在帶有斗拱的大式建築中,位於檐柱和金柱之間,將檐柱與金柱拉結起來,並將端部挑出於檐柱之外,刻做成桃形的梁叫做“桃間梁”。
5、抱頭梁
抱頭梁用在無斗拱大式或小式建築中,它的位置與大式建築中的桃間梁相同,也是位於檐柱和金柱之間,梁頭放在檐柱上,梁尾托在金柱(或老檐柱)上。
二、梁頭形式
在漢代明器中顯示的梁頭為垂直截割,唐代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使用的是批竹梁頭,宋元建築中常用螞蚱頭,明、清建築中則多用卷雲或桃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