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世界造園藝術的三大體系

世界造園藝術的三大體系

日期:2016/12/14 13:29:0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關於世界造園體系,國際園景建築家聯合會1954年在維也納召開的第四次大會上,英國造園家傑利克在致辭時把世界造園體系分為:中國體系、西亞體系、歐洲體系。 

    中國體系:典雅且精致

    中國古代造園活動最早始見於3000年前。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已經有了囿、圃、苑、園這樣一些延用至今的園林用詞,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便能看出,這些字的甲骨文含義,與現代又有所區別。

    商朝末年,帝王和奴隸主開始圈地蓄養禽獸,種植刍秣,純粹成為供他們狩獵游樂享用的地方,這樣的場所稱作“囿”。《詩經》曰:“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多有“田獵”的記載,可以看出,殷代的帝王、貴族都喜歡狩獵。在田野中打獵,千軍萬馬難免踐踏莊稼因而引起民憤,於是帝王和貴族開始圈地建囿。一般都是利用自然的山巒谷地圍築而成,范圍很大。天子的囿方圓百裡,諸侯的囿方圓40裡。

    公元前11世紀,周滅殷,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奴隸制王國。與此同時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營建城邑和皇家囿苑活動。周文王在今西安以西曾修建過規模甚大的“靈囿”,方圓70裡。《詩經》有具體的描寫:“王在靈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魚躍。”可見囿中的鹿、白鳥、躍魚等動物已成為觀賞的對象。文王以後,囿的大小已成為封建統治者的政治地位的象征。學術界認為,囿是中國園林最初的形式,到了秦漢時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提高,囿的生產功能逐步消退,觀賞游樂功能成為主要目的。

推薦閱讀:

埃爾切的帕梅拉爾

風水古今談:四合院體現等級森嚴人人不平等

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築形式(圖)

秘魯教堂挖出400年前信件 從中發現失傳語言


    秦漢時期,專為帝王游樂的場所又有了“苑”的名稱。古代的苑、囿二字本意是相通的,均指蓄養禽獸、供打獵的場所而言。從秦開始,直到最後一個王朝——清代,仍將皇家園林稱作“國朝苑囿”。歷史上,一般都將苑囿歸入皇家園林,而把“園”歸入文人士大夫和官僚富商的私家園林。童寯在《江南園林志》中寫道:園(園)之布局,雖變幻無盡,而其最簡單需要,實全含於“園”字之內。今將“園”字圖解之:“口”者圍牆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囗”字居中為池。“衣”在前似石似樹。古老的漢字多麼奇妙!構築園林的幾大要素山、水、建築、花木,都蘊涵在一個字中。這個“園”字,我們可以從眾多的私家園林中找到诠釋。

    私家園林最早出現在漢代。《西京雜記》記載西漢文帝第四子、梁孝王劉武喜好園林之樂,在自己的封地內廣築園苑,其中“兔園”,園中山水相繞,宮觀相連,奇果異樹,瑰禽怪獸畢備。魏晉南北朝時期,老莊哲學得到發展,隱逸文化盛行,士大夫鐘情山水,競相營建園林以自樂,私家園林一時勃興。北魏首都洛陽出現了大量的私家園林,成為我國第一次私家造園的高潮。當時的園林雖已基本具備山水、樓榭、花木等造園要素,但園林不僅是游賞的場所,甚至作為斗富的手段,造園藝術尚處粗放階段。西晉石崇的金谷園,是歷史上著名的私家園林。唐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國力鼎盛的時代,園林的發展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與當時的文化藝術並駕齊驅,園林創造追求詩情畫意和清幽、平淡、質樸、自然的園林景觀,著名詩人、畫家王維與辋川別業是那個時代的典型,並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宋代徽宗在汴京興建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工假山——艮岳。由於宋代重文輕武,官員多半文人,私家造園進一步文人化,促進了“文人園林”的興起,特別是江南園林的發展,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明清兩代,園林的發展由宋代的盛年期升華為富於創造的成熟期,特別是江南園林藝術達到了典雅精致、趨於完美的境界,出現了一大批具有典范意義的園林,皇家園林如“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私家園林如拙政園、留園、何園、個園、瞻園、寄暢園、豫園等等,至今,在全國范圍內保存完好或尚好的仍有百來座。

推薦閱讀:

埃爾切的帕梅拉爾

風水古今談:四合院體現等級森嚴人人不平等

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築形式(圖)

秘魯教堂挖出400年前信件 從中發現失傳語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