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陵川西溪二仙廟
日期:2016/12/14 12:42:1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正殿是典型的金代大殿建築
金代樓閣傑作:西溪二仙廟
陵川的1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有三處都是二仙廟,分別為小會嶺二仙廟、西溪二仙廟和南神頭二仙廟,其中西溪二仙廟名氣最大。這不僅是因為其金代建築群令人傾倒,廟中的兩座宋金梳妝樓更是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再加上廟裡神奇的“十二生肖柏”和美麗的“西溪春色”,這一切,讓西溪二仙廟更顯厚重古樸。
一座廟內存有三座金代建築,這在全國都是極其罕見的。也正因為此,早在2001年,西溪二仙廟就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這裡不僅是香客們祈禱參拜的最佳選擇,更成為一處開發價值較大的旅游勝地。
金代建築群有怎樣的建築特色?它們的保存現狀又是如何?6月1日,迎著初夏綿軟的晨光,帶著幾分期許,記者親臨西溪二仙廟,感受它的與眾不同。
建在山溝裡的二仙廟選址特殊全國少見
西溪二仙廟位於陵川縣城西2.5公裡的城關鎮嶺常村,從市區出發大約行車一小時便可到達。剛下車,記者便碰到了陵川文物局工作人員段明月,他正准備陪同省文物局工作人員一同檢查西溪二仙廟的保護現況。聽說了記者的來意,段明月邀請我們一同前行。
對於西溪二仙廟的文物價值,段明月如數家珍,還沒進入廟門口,他便迫不及待開始介紹二仙廟周圍的環境。說起西溪二仙廟的選址,段明月告訴記者,一般廟宇以建在山頂為多,參拜廟宇也都需要拾階而上。但西溪二仙廟卻與眾不同,它建在山溝裡,進入廟內需要順道而下。該廟背靠虎頭山,面朝鳳山,廟後還有西溪環繞流過。“西溪二仙廟創建於唐乾寧年間,古代建廟都講究選有山有水的好地方,這裡群山拱翠,細水長流,土地肥沃,不得不說是一塊風水寶地。”經過段明月解釋,也就不難理解當初為何異乎尋常選擇在此建廟了。據段明月介紹,像西溪二仙廟這樣建在山溝裡的廟,全國少見。
站在廟門前環顧四周,青山環繞,松柏掩映,俨然一副初夏美景。“要是再早些天來,這裡的山上繁花似錦,春光宜人,更是漂亮。”段明月說,陵川古八景之一的“西溪春色”便出自這裡。可能是因為風景秀麗,相比別的二仙廟,來西溪燒香拜佛的人格外多。
東西梳妝樓是古代樓閣式建築的代表作
進入廟中,段明月並沒有帶領我們按照順序從前往後參觀,而是直奔二仙廟的後殿。在他眼裡,西溪二仙廟真正的“寶貝”就是廟中的後殿,以及後殿東西兩側的梳妝樓。通常情況下,存在一座金代建築便足以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像西溪二仙廟這樣,現存有三座金代建築組成的金代建築群更是極為罕見。金代建築數量多,保存基本完好,是西溪二仙廟列為國保的關鍵。尤其是其東西梳妝樓,是晉城最早的樓閣式建築,被有關專家稱為中國古代樓閣式建築的代表作。
後殿位於整個廟宇中軸線的末端,也稱為正殿,殿內供奉的二仙泥塑為後人添置。正殿是典型的金代大殿建築,建於高0.89米的高台之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五鋪作斗拱,琴面式單下昂單檐歇山式屋頂,灰色筒瓦鋪制。屋頂飾有琉璃脊獸,琉璃構件做工精細,稱得上是我國琉璃藝術精品。
在陵川,宋金大殿並不少見,相比之下,同時期的樓閣就稀罕很多。正因如此,建於後殿東西兩側的東西梳妝樓,成為西溪二仙廟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據傳東西梳妝樓是當地百姓為二仙所修,一人一座,二樓均為兩層三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築。東梳妝樓是重檐九脊頂,平面三間呈正方形,二層用斗拱支出平座,平座與柱頭用四鋪作斗拱,做法大方簡潔,造型優美舒展,是金代樓閣式建築中的上乘之作。西樓雖經民國年間重修,但也基本保留著金代樓閣形制。
東西梳妝樓平時並不對游客開放,經過允許記者踏上東梳妝樓一睹它的風采。一進樓的左手邊便是高而陡的木階,上樓過程中可以看到梳妝樓一層敦實的房梁,因是金代遺構,後經多次翻修,該樓只有主體框架保留了金代用材,整體略小於後殿,但做法非常考究,是陵川古代能工巧匠之傑作。“因為地基下陷,樓體傾斜,東梳妝樓曾於1992年落架大修。”站在東梳妝樓陡峭的台階上,段明月感慨地說,“雖然大修,但梳妝樓昔日的風采並沒有減少分毫。”
推薦閱讀:
細數被載入世界遺產史冊的中國古建
晉城金元古建 石掌玉皇廟
濰坊寒亭村於氏宅院民居
濰坊寒亭一孔橋
東梳妝樓風采不減
金代狀元趙安時的碑刻
長有似十二生肖木瘤的柏樹
聚集16座古建堪稱“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
參觀完正殿和東西梳妝樓,我們重新回到廟前,段明月邊走邊做介紹:西溪二仙廟創建於唐,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年)敕封為真澤宮,金皇統二年(1142年)重建後大殿、前殿、梳妝樓、山門、廊房等三十余間。金貞祐年間(1213—1223年)遭兵火變為廢墟,後又恢復原貌。明洪武十八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1981-1985年曾進行了多次維修,1998年修築了門前台階、長廊、門庭。
西溪二仙廟坐北朝南,二進院落,整個院落呈長方形。中軸線前為山門,上即戲樓,兩側各有便門。山門建於清康熙年間,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前廊式懸山頂。一進院為前殿,重建於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清乾隆年間再度重修。前殿面寬進深各三間,屋頂為單檐歇山式,殿內梁架及部分木構件為金代制作,神龛為清代作品,殿前有獻亭。二進院為正殿,東西兩側各有太上老君、萬世師表垛殿一座,垛殿前東為眼光神,西為疙瘩神。
西溪二仙廟規模不大,但是它聚集了16座由金到明清的建築物,古樸典雅,結構精巧,堪稱一座“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
千年“十二生肖柏”是廟中一絕
來到前殿前,獻亭兩側四株粗壯的柏樹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因為農歷四月十五的廟會剛過不久,樹上被系滿了寫著願望的祈福紅布條。“據說這幾棵古柏也有上千年歷史了,但它們可與別的千年古樹不同,因為樹上長有酷似十二生肖的木瘤,所以這也是西溪二仙廟中的一絕。”段明月邊說邊招呼記者近處觀看。走近古樹才發現,樹周不同方位的地面上,畫好了不同的觀看點,段明月說,這是為了方便游客更完整的在古柏上找到十二生肖。站在觀看點仔細辨認,還真能從樹上找出不同屬相的生動造型。
除了有神奇的“十二生肖柏”,二仙廟眾多的碑碣也十分具有文物價值,這些碑刻從另一方面充分證明了西溪二仙廟在歷史上的地位。因為西溪風景迷人,歷代文人墨士曾寫下許多贊美西溪的千古佳作。最為著名的是金末元初文壇巨匠元好問的七言絕句:“期歲之間一再來,青山無恙畫屏開。出門依舊黃塵道,啼殺金衣喚不回。”
在西溪二仙廟現存的眾多碑刻中,兩塊“狀元碑”最為出名。它們分別來自元代狀元李俊民和金代狀元趙安時。兩塊碑刻都是重修碑。李俊民的碑刻位於前殿前,戲樓下。趙安時的碑刻保存在正殿門前,碑刻至今保存完好,碑文完整記載了二仙成仙的故事。
在離開西溪二仙廟前,看廟人趙志富給我們講了一段“二仙搶廟”的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祖師爺途經西溪,見這裡山清水秀,便想在此修廟,於是取出一個豆綠色的石碗,將碗叩於地上,以示占地。祖師爺剛走,二仙也路經西溪,見這裡景色如此美妙,也想在這裡為自己修廟。遂從衣袖上取下一枚有紅線的鋼針,正待往地下插時,卻見地上扣有一碗,心想:原來這塊地方有人占了。二仙因不捨離開,便心生一計,將針藏於碗內。
到了開工修廟那天,祖師爺和二仙都來到西溪,彼此一問,都是為了修廟之事。祖師爺為了證明是自己先占的地,想起了之前扣在這裡的碗,可誰知掀開碗一看,裡面卻是二仙的鋼針。祖師爺不知是二仙的計,以為自己失誤,奪了二仙的地,於是便登雲遠去了。這樣,二仙才占下了西溪這塊地方。
講完傳說,趙志富還告訴我們,現在廟裡地基下沉,很多牆體傾斜,一下雨,個別屋頂也開始漏水,為了保護好西溪二仙廟,文物局經過公開招標,將對二仙廟加以修繕,今年7月份就要開工了。知道自己看守了二十年的二仙廟將得到更好的保護,趙志富很是高興,我們同他一樣期盼著西溪二仙廟被修繕一新。
【國保檔案】
國保名稱:西溪二仙廟
始建年代:創建於唐乾元年間(758年-759年)。
保護現狀:現存山門樓、掖門樓、香亭、中殿、前院兩庑、後殿、垛殿、殿前東西兩側的梳妝樓等。
入選時間: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閱讀:
細數被載入世界遺產史冊的中國古建
晉城金元古建 石掌玉皇廟
濰坊寒亭村於氏宅院民居
濰坊寒亭一孔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