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北京端門城樓

北京端門城樓

日期:2016/12/14 13:18:0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端門城樓

端門城樓

    端門位於天安門與故宮之間,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兩朝的禮儀重地,亦稱端禮門。

    明清兩代皇帝出巡、狩獵、祭祀等活動時,離開皇宮出午門以後,一定要先登上端門,祈求此行有一個吉祥美好的開端。天安門外隨行百官整肅以待,端門大殿內的銅鐘鳴響,皇帝一行才浩浩蕩蕩地離開端門。皇帝歸來時,也要先登上端門,然後敲響大鐘進入午門,寓意著一個歷程有圓滿的終端。端門城樓也是存放皇帝儀仗用品的地方。每逢皇帝出巡、回銮、舉行大典時,儀仗隊取出各種儀仗禮樂,整齊排列在御道兩側,鐘鼓齊鳴,以顯示封建皇權的威嚴。

    端門為啥懸掛銅鐘?

    嘉靖36年(1557年)4月,紫禁城內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即清代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失火,損失巨大。嘉靖皇帝下诏引咎自責,修齋五日,並采納術士意見,在端門上鑄一鎮殿大鐘以避邪消災。萬歷16年(1588年)初,端門鎮殿雙龍盤鈕大鐘鑄成,重逾3噸,早朝、節日或皇帝出巡、回銮時,端門敲鐘、午門擂鼓,鐘鼓齊鳴,聲傳數十裡,令人肅然起敬。以後,明清各朝帝王均沿襲此禮,祈求開端良好,天隨其願。

    端門五個門洞有啥不同?

    端門的主體建築上層是巍峨的大殿,下層是巨大的城台。城台建有五個券形門洞,長約40米,中間門洞最大,高8.82米,寬5.52米,此門的中心點恰好壓在皇城的中軸線上。其余四個門洞依次往外縮小,分別是4.43米寬和3.38米寬。五個門洞中,各有兩扇朱漆大門,門上布有縱橫各九的鎏金銅釘。明清時期,出入端門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中央門洞只有貴為真龍天子的皇帝才能通行;兩側門洞為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出入;最外邊的兩個門洞走四品以下的官員。如果有人錯走了門洞,就是冒犯了“皇權至尊”禮儀,會招來殺身之禍。

推薦閱讀:

雲南德欽藏族的“土庫房”

“南國花魁”技驚瓷壇

遼寧興城祖氏石坊

遼寧興城白塔峪塔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