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廣東揭陽市藍城區華祖王公祠

廣東揭陽市藍城區華祖王公祠

日期:2016/12/14 13:22:0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高明村華祖王公祠古樸典雅。林潔松 攝

    在藍城區龍尾鎮高明村的西南部,有一座名為“華祖王公祠”的古祠堂。雖然這座祠堂歷經數百年風雨的洗禮,但精美的工藝、宏偉的造型及精妙的布局依然隱隱可現,是歷代高明村人的精神家園。

    高明村宣傳委員王金輝告訴記者,華祖王公祠建於明中後期,坐西北偏東南,系三進五開間建築風格。該祠堂寬14.7米,深40.82米,現有建築面積615平方米,有四廊兩房二天井。主體建築為硬山頂,屋脊嵌瓷,青瓦頂。屋內梁柱、駝墩、瓜柱等構件有人物、鳌魚、花鳥、走獸、水族、靈芝等木雕彩繪裝飾。

    穿過村道來到華祖王公祠,首先見到祠堂正面外觀,正中為凹斗門樓,門首橫額正面刻著“華祖王公祠”,背面镌有“兩晉遺風”四字。記者看到,門樓石壁上鑲嵌著惟妙惟肖的石雕,有人物故事、花鳥蟲魚等石雕題材,構圖十分講究。高明村德高望重的老人組負責人王慶國說,前人用純天然的彩料繪制壁畫在門樓石壁上,後來表面模糊,重修祠堂時就改用石雕。

    祠堂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既是緬懷先人之地,也是宗族公共議事場所。而華祖王公祠曾經用於教書授人,當時也是村裡唯一的學校,在此就讀的大多數是村裡的孩子。但正因為解放後被改為學校,再加上風、雨等自然因素及村民多年的生產生活活動,華祖王公祠後來有所損毀。

    於是2010年,高明村對華祖王公祠進行修繕。為使修繕的各項工程有序進行,高明村成立了華祖王公祠保護領導小組,由高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漢生擔任組長。據王慶國介紹,此次修繕工程投入資金48萬,歷時近1年,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留祠堂原有構件,保持古祠堂的原貌。

    雨果說,建築是用石頭寫成的史書。如今的華祖王公祠按照原貌已經修繕一新,再現明中後期三進五開間的雄偉氣勢。而祠堂內牆貼著的舊照片及重修捐款榜,正在向人們訴說著祠堂經歷過的滄桑歲月、時代變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