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維爾紐斯歷史中心

維爾紐斯歷史中心

日期:2016/12/14 12:33:2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中文名稱:維爾紐斯歷史中心

    英文名稱:VilniusHistoricCentre

    國家:立陶宛

    所屬洲:歐洲

    批准時間:1994

    批准標准

    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介紹

推薦閱讀:

解讀千年古磚上的漢文化

南北朝佛教石窟

訪高椅古村

徽州風水——水口



    511.8-001

    維爾紐斯是一座內陸波羅的海城市,周圍是長滿樹林的群山和溝壑地區。它位於內裡河和維爾納河的交匯點,城市占據著兩條河流交匯產生的盆地。城市建於公元10世紀,在歷史上具有政治、文化和宗教功能,現為立陶宛的首都。

    大約公元1000年,一座木質城堡建造在公元5世紀和5世紀就已設防的山上,在附近的山上城堡和住宅也建造起來。格季米納斯王子(1316-1341)建立了維爾紐斯,1321年成為立陶宛大公國的首都,建造了聖尼古拉斯教堂和弗朗西斯教堂。1387年,由於國家的基督教化和馬格德堡城市權利的歸屬導致維爾紐斯向西方開放,它成為立陶宛主教的第一個駐地。一座新的大教堂和非基督教教堂在13世紀大教堂的遺址上建造起來。1410年,條頓騎士團在坦恩堡被打敗,結束了他們對當地的燒殺掠奪,1377年他們對維爾紐斯曾有依次具有毀滅性的攻掠。為了滿足建造低地城堡、哥特式教堂和修道院的需要,城市逐漸發展起來。1471年的大火之後,城市又鋪設了新的街道。1503年和1522年,人們建造了具有5座城門的防御工事以抵御蒙古人的威脅。維爾紐斯的影響擴展到西歐和東歐。1579年大學的建成使城市成為東歐猶太人主要的文化中心。

    維爾紐斯經歷了俄羅斯(1655-1660)、瑞典(1702-1706)占領時期和各種火災。1795年它被俄羅斯帝國吞並,它的城牆和低地城堡遭到破壞。盡管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但維爾紐斯的主要建築大半幸存下來。

    維爾紐斯(上、低和彎曲)的三個城堡地區是歷史名城的中心,也包括一樣古老的圈閉的城牆地區、鄰近的郊外地區。狹窄的古老的街道從城市中心呈放射狀向外輻射,許多新的城市廣場年代上屬於16世紀,它們融合為一個整體。

    城市的建築是密集的。除了僅有的保存下來的美的尼凱(Midinninkai)門,城市的建築由宮殿、市政廳、新軍械宮和為數眾多的宗教建築組成,包括20座哥特式教堂、4座東正教教堂、眾多的猶太教堂和修道院。哥特風格、文藝復興風格、古典風格、現代風格,尤其是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給予這重建的景觀非常和諧的韻味。

    維爾紐斯是中世紀建築機構特殊的典范,幾個世紀以來,在東歐大部分地區的文化和建築發展上具有廣泛的影響。維爾紐斯的城市景觀和建築多樣的差異造就了五個世紀以來在一個有組織的中歐城市發展演進的一個特例。

    評價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維爾紐斯是從十三世紀到十八世紀末期立陶宛大公國的政治中心,在文化和建築發展上對許多東歐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盡管遭到入侵和部分的破壞,它仍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保留了文藝復興時期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築。

推薦閱讀:

解讀千年古磚上的漢文化

南北朝佛教石窟

訪高椅古村

徽州風水——水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