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

日期:2016/12/14 12:43:3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高昌古城

高昌古城

   地理位置

    高昌故城遺址坐落在吐魯番市東面約四十公裡的哈拉和卓鄉所在地附近,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溝口(勝金口)約6.5公裡,東距鄯善縣城約55公裡,屬吐魯番文物局管轄。它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重要門戶。高昌故城的維吾爾語稱亦都護城,即"王城"之意,因為此城為高昌回鹘王國的都城,故名。 



    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保護單位。被譽為“長安遠在西域的翻版”曾經有一位考古學家這樣說“如果想知道盛唐時的長安城是什麼樣,就來吐魯番的高昌故城吧,它就是唐時長安遠在西域的翻版”時光已逝千年,但當時的繁盛仍依稀可見。 

    歷史

    高昌故城奠基於公元前一世紀,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所建。《漢書》中最早提到了“高昌壁”。《北史•西域傳》記載:“昔漢武遣兵西討,師旅頓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漢、魏、晉歷代均派有戊己校尉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稱為“戊己校尉城”。 


    公元327年,前涼張駿在此“置高昌郡,立田地縣”(《初學記》卷八引顧野三《輿地志》)。繼之又先後為河西走廊的前奏、後涼、西涼、北涼所管轄。442年,北涼殘余勢力在沮渠無諱率領下“西逾流沙”,在此建立了流亡政權。450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滅車師前國,吐魯番盆地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遂由交河城完全轉移到高昌城。460年,柔然人殺北涼王安周,“以阚伯周為高昌王。高昌之稱王自此始也”(《周書。高昌傳》)。 

    此後張、馬、麴氏在高昌相繼稱王,其中以麴氏高昌統治時間最長,達一百四十余年(499-640)。 


    這些“高昌王“均受中原王朝的冊封。麴伯雅還曾到隋朝長安朝觐,並娶隋華容公主為妻。 

    640年,唐吏部尚書侯君集帶兵統一了高昌,在此置西州,下轄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五縣。由侯君集所得高昌國戶籍檔案統計,當時有人口三萬七千。 


    八世紀末以後,吐蕃人曾一度占據了高昌。 

    九世紀中葉以後,漠北草原回鹘汗國衰亡後,西遷的部分余眾攻下高昌,在此建立了回鹘高昌國。其疆域最盛時包括原唐朝的西州、伊州、庭州以及焉耆、龜茲二都督府之地。此外還統有分布在羅布淖一帶的眾熨及其它一些別的民族或部落,地域范圍遠遠超過了今吐魯番盆地。1209年,高昌回鹘臣附蒙古,成吉思汗賜回鹘高昌王為自己的第五子,並下嫁公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