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意大利的比薩斜塔

意大利的比薩斜塔

日期:2016/12/14 13:18:1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意大利語:TorrependentediPisa或TorrediPisa)是意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於意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建造於1063年—13世紀)、洗禮堂(建造於1153年—14世紀)、鐘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建造於1174年),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比薩斜塔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

    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1178年),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比薩斜塔是比薩城的標志,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意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

    過去人們曾一度認為鐘樓是故意被設計成傾斜的,但是現在人們清楚地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作為比薩大教堂的鐘樓,1173年8月9日開始建造時的設計是垂直豎立的,原設計為8層,高54.8米,它獨特的白色閃光的中世紀風格建築物,即使後來沒有傾斜,也將會是歐洲最值得注意的鐘樓之一。

    但是1178年,當鐘樓興建到第4層時發現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導致鐘樓已經傾斜偏向東南方,工程因此暫停。期間的1198年,記載了鐘樓內撞鐘的存在,這標志著鐘樓雖然傾斜,但至少懸掛了一個撞鐘,實現了它作為鐘樓的初衷。

    1231年,工程繼續,第一次有記載鐘樓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采取各種措施修正傾斜,刻意將鐘樓上層搭建成反方向的傾斜,以便補償已經發生的重心偏離。1278年進展到第7層的時候,塔身不再呈直線,而是為凹形。工程再次暫停。

    1292年,GiovanniPisano用鉛垂線測量了鐘樓的傾斜度。

比薩斜塔


    1360年,在停滯了差不多一個世紀後鐘樓向完工開始最後一個沖刺,並作了最後一次重要的修正。1372年擺放鐘的頂層完工。54米高的8層鐘樓共有7口鐘,但是由於鐘樓時刻都有倒塌的危險而沒有撞響過。而且一直不斷地向下傾斜。

推薦閱讀:

卓蘭芳烈士故居

釣魚台行宮

獸面紋銅鼓

有關“五四”的一些歷史細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