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蘇州146所百年老校亟待保護

蘇州146所百年老校亟待保護

日期:2016/12/14 13:10:5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草橋小學老校門

跨塘實驗中心小學老教室

市四中鐘書樓

    有資料顯示,1912年,蘇州各地所建中小學校有638所,但至今年3月底,全市具有百年歷史的中小學校僅存146所。更讓人憂心的是,年久失修,建築老化、設施陳舊成百年老校的普遍現象。近日,在民盟蘇州市委、民進蘇州市委聯合舉行的建言獻策座談會上,來自這兩個民主黨派的成員們直陳百年老校的生存危機,建議我市盡快將百年老校保護作為古城保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擺上議事日程。

    【現狀特寫】

    窗外太吵上課用擴音器

    學生們戲稱:在教室裡,書院巷的“汽車喇叭聲、叫賣聲,聲聲入耳,”周邊居民的“吵架事、結婚事,事事關心”。為與室外嘈雜抗衡,老師們不得不動用擴音設備。

    7點55分,上午第一堂課,蘇州中學教師周紅蕾佩戴“小蜜蜂”擴音器,准時來到教室。蘇州文廟往北,在人民路與書院巷的交界處,是歷經千年仍在老校址的蘇州中學。該校“左廟右學”格局至今未變,在中外教育史上罕見。代代相承的府學文化,與校園的古樸之風相得益彰。

    但是,由於緊鄰城市主干道,近年來來自校園外的各種噪聲,常常淹沒了校園內學生的朗朗讀書聲,沖擊著課堂裡老師的娓娓講課聲。從高一到高二共24個教室,全部位於學校的北端,與書院巷僅一牆之隔,即使教室安裝了雙層玻璃,窗外的噪聲仍使師生們心煩意亂。學生們戲稱:在教室裡,書院巷的“汽車喇叭聲、叫賣聲,聲聲入耳,”周邊居民的“吵架事、結婚事,事事關心”。為了與室外的嘈雜抗衡,周紅蕾與學校的教師們不得不動用“小蜜蜂”等擴音設備。

    古城蘇州,百年老校眾多。從年初起,民盟蘇州市委、民進蘇州市委聯合調研發現,在校園寧靜消失的現實背後,是百年老校正瀕臨繼續減少、文脈中斷等危險。有資料顯示,1912年,蘇州各地所建中小學校有638所。但至今年3月底,據市百年老校協會統計,全市具有百年歷史的中小學校僅存146所,其中,中學18所;在原址辦學的百年老校不到20所。

    調研同時發現,年久失修,建築老化、設施陳舊是百年老校的普遍現象。蘇州市第五中學的校園建築,至少有三分之一因年代久遠,老化、破舊情況嚴重,若不及時進行外部加固或內部整修,將無法正常使用。有些百年老校雖身處小巷,也“風韻不再”。如臨頓路附近的一所學校,限於用地有限,改建、擴建、新建的建築過密、過高、過“胖”,使校園既失去了往日風韻,也失去了育人應有的文化氛圍。此外,一些老校名義上有百年歷史,但校名校址已變,整體搬遷後的新校區雖然很現代,卻失去了歷史沉澱下來的傳統文脈。

 

    【尴尬地位】

    老校不夠老未入保護范圍

    與那些歷經千百年滄桑的文物古跡相比,百年老校的教育建築顯得“年輕”,為此游離於歷史文化名城的法律保護體系之外,未列入保護范圍。

    翻開歷史,碩果僅存的百余所百年老校來之不易。為了辦學,當年的有識之士,往往典質家資,乃至舉債。在其後的一百多年歷史發展中,這些學校經受過戰爭的炮火,動亂的摧殘,苦難的支撐,也經歷過革命的洗禮。如今,它們已成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歷史名校。

    一組數據顯示,百年老校是我市培養傑出人才的搖籃:從蘇州中學走出的院士有51名,蘇州市十中培養了何澤慧院士、楊绛等一大批傑出女性;市一中的校友中有22名院士;市三中出了8名院士……

    蘇州大學教授、民進蘇州市委副主委錢振明認為,百年老校是滲透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物教科書,是不可移動的教育遺產。那些傳遞歷史信息的教育建築物、教育環境,是百年老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移動,或不恰當的拆舊建新,其歷史文脈可能就此中斷。造成以上現狀的原因,既有自然環境對建築的侵蝕和破壞,更有主觀認識上的偏差、人為的保護措施不足,以及城市發展與學校建設帶來的壓力。有人甚至錯誤地認為,百年老校空間狹小、建築破舊,不適應教育現代化的新要求,應當撤並搬遷或異地新建;所在土地處於黃金地段,具有重新開發利用的巨大商業價值。

    與此同時,百年老校保護的規劃缺失,法律保護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亟待解決。調研顯示,與那些歷經千百年滄桑的文物古跡相比,百年老校的教育建築顯得“年輕”,為此游離於歷史文化名城的法律保護體系之外,未列入保護范圍,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更缺乏具體有效的保護措施。

    【共同呼吁】

    完善立法設立保護名錄

    將百年老校納入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設立一個百年老校遺產的名錄,對上榜百年老校中的老建築、古樹名木,設立一定的資金,用於維修與保護。

    老建築、古樹名木,是百年老校的“名片”。許多人對清華大學的印象,就來自於那座古典優雅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校門。蘇州中學的標志是科學樓,十中的標志是瑞雲峰,市四中的標志是原桃塢中學的校政廳民主樓……對於在城市建設中,百年老校如何保護的問題,民盟蘇州市委成員沈鐘建議,在規劃周邊地塊和建築時,要考慮到與校園、文保建築的結合度,在建築高度、體量,建築風格上予以通盤考慮。

    老建築如同人一樣,生了“病”也需要“治療”。民盟蘇州市委成員束富強建議,要設立一個百年老校(自然文化)遺產的名錄,對上榜百年老校中的老建築、古樹名木,設立一定的資金,用於維修與保護。

    百年老校還需要寧靜的讀書氛圍。民進蘇州市委成員周紅蕾希望在城市發展的同時,校園周邊環境也能夠遠離聽覺、視覺污染。民進蘇州市委成員舒蘭蘭則認為,保護百年老校,不能僅停留在保護古建、古樹等物化遺產上。要將百年老校的教育思想,作為文化遺產進行重點的保護和繼承。充分挖掘百年老校的文化價值,發揮百年老校在氛圍、風格、底蘊等方面的優勢,不斷傳承歷任校長或名校名家精華的教育思想,沉澱優秀辦學理念和教育精神,促進蘇州百年老校和諧發展。

    在座談中,大家一致認為,歷史文化名城,不僅要修復見證歷史的古代城牆,更要守住那些貯存文化的老校“圍牆”。大家呼吁,要將百年老校及其他教育遺產,納入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堅持整體保護。要完善法規制度,制定百年老校的保護條例,公布保護名錄,設立保護標志;並甄別保護價值,實施分類保護,堅持整體保護;政府要給予資金補助,著力解決教育遺產保護的資金問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