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展翅 飛動之美——庑殿頂與懸山頂
日期:2016/12/14 13:08:0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庑殿頂,即庑殿式屋頂,宋朝稱"庑殿"或"四阿頂",清朝稱"庑殿"或"五脊殿",日語稱寄棟造。是中國、日本、朝鮮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在中國是各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的,高於歇山式。明清時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時和日本也見於佛寺建築。但在福建沿海地區和琉球的民居為了防風而采用庑殿頂。
庑殿頂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一說戗脊)共五脊組成,因此又稱五脊殿。由於屋頂有四面斜坡,故又稱四阿頂。
庑殿頂又分為單檐和重檐兩種,所謂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頂之下,四角各加一條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宮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頂,而故宮的英華殿、弘義閣、體仁閣則為單檐庑殿頂。
太和殿
英華殿
弘義閣
庑殿頂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稱四阿頂,俗稱"四大坡",是重檐庑殿頂"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以土木結構為主流的中國古代建築文化,還有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其屋頂的造型與眾不同,寓意深刻。世界上其他建築體系的屋頂都是向外凸出的,唯有中國古建築的屋頂是向內凹曲的。
懸山頂,即懸山式屋頂,宋朝時稱"不廈兩頭造",清朝稱"懸山"、"挑山",又名"出山",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也傳到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在古代,懸山頂等級上低於庑殿頂和歇山頂,僅高於硬山頂,只用於民間建築,是東亞一般建築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懸山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其特征是:各條桁或檩不像硬山那樣封在兩端的山牆面中。而是直接伸到山牆以外,以支托懸挑於外的屋面部分。也就是說懸山建築不僅有前後檐,而且兩端還有與前後檐尺寸相同的檐。於是其兩山部分便處於懸空狀態,因此得名。
懸山頂是兩面坡屋頂的早期樣式,但在唐朝以前並未用於重要建築。和硬山頂相比,懸山頂有利於防雨,而硬山頂有利於防風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懸山,北方則多硬山。
懸山頂是兩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一般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構成,但也有無正脊的卷棚懸山式。和硬山頂不同,懸山頂建築兩側的山牆凹進屋頂,屋頂的檩伸出牆外,加博風板保護。由於此類建築的屋頂懸伸外挑於山牆之外,故名懸山頂或挑山頂。
日本有些懸山頂建築的入口設於山牆,日語又把山牆稱為“妻”(つま),因此這種建築樣式稱為“妻入り”(つまいり)
總結
1、庑殿頂從外觀上看,建築凹曲屋面的造型飄逸舒展,猶如大鵬展翅,形成了中國古代建築獨有的飛動之美。
2、懸山頂簡單,樸素。有利於防雨,南方民居多用懸山。每一個屋頂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