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司馬台長城

司馬台長城

日期:2016/12/14 12:33:4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司馬台長城位於金山嶺長城東部的古北口鎮司馬台村北。城牆依險峻山勢而築,並以奇、特、險著稱於世。司馬台水庫將該長城分為東西兩段。東段有敵樓16座,西段有18座。敵樓密集、形式多變、結構各異,樓的間距平均僅140米,極其雄奇壯麗。東段長城峰巅有兩座敵樓最為顯赫,即仙女樓與望京樓。尤其望京樓築於海拔千米的陡峭峰頂,景觀絕佳,可遙望到北京城。

司馬台長城

    司馬台長城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級珍品”的人類特級文化遺產。是我國唯一一段沒有修飾,保留明朝原貌的古建築遺址。


    司馬台長城-地理地形

    獨具“險、密、奇、巧、全”五大特點的司馬台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縣東北部的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120公裡。它東起望京樓,西至後川口,全長5.4公裡,敵樓35座,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結構新穎,造型各異,堪稱萬裡長城的精華。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贊譽道: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台長城又堪稱中國長城之最。司馬台長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築遺址。

司馬台長城

    司馬台距古北口不遠。長城自古北口而來,山勢尚屬平緩,到司馬台,山勢陡然險峻,到了司馬台隘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山勢使然,修築者不能不匠心獨運。司馬台長城如羅哲文先生所說:“隨著刀鋒般的山脊奔馳,時寬時窄,時起時落”。

    在這段的十余裡內,有著四個險字,即危巖險澗、孤峰險樓、懸空險牆、陡壁懸崖長城過,澗空懸巖走蛟龍。遠看如飛龍騰雲駕霧,近瞧如長索蜿蜓,所以被稱為一段“奇妙”的長城。

司馬台長城

    司馬台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又經薊鎮總兵戚繼光和總督譚倫加固。其山勢陡峭,地勢險峻,工程浩繁,在山下望司馬台長城,只見它背倚藍天,橫亘東西,野雲悠悠,極高極險。其山勢猶如人的手指並攏,呈雙向階梯狀。若從西面登上長城,側向看去,唯有一峰在上,仿佛只要奮力爬上,便可居高臨下。但一旦登上第一個峰頂的敵樓,轉身東望,卻又有一峰逼面。當登上第二個山頭的敵樓,仰頭東望,還有更高一峰在上;而低頭下望,只見第一個山頭上的敵樓全被掩住,真個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登上第四個敵樓,眼下開闊起來,遠處的村莊冒著溫馨的炊煙,顯得恬靜、悠然。山那邊青黃相間的草木一起一伏,幾處羊群湧動,平添幾許詩情畫意,使人聯想起“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登上第六個敵樓,樓分上下兩層:上層是瞭望台;下層是成邊將士住房,三面有窗,北邊是射箭孔。整個樓用大方石塊砌成,顯得墩實、堅固,氣度不凡。造就出這一雄秀奇特無比的長城景觀,應歸功於這裡特殊的燕山地形、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戚繼光等古代將士們的智慧創造。

    司馬台長城被鴛鴦湖分為東西兩段。鴛鴦湖由流淌不息的常年在37℃的溫泉和冰冷刺骨的冷泉匯集而成,致使湖水冷暖參半,每至嚴冬,湖內依然碧波蕩漾,霧氣升騰。

    長城的最高處為“仙女樓”,需登“天梯”而上。天梯高達100米,坡度85度,幾近垂直,無膽量的絕難征服。仰頭上望,那磚石砌就的台階僅可容腳,兩側懸崖陡壁,中間這一道台階細如線,薄如刃,陡如立,不由人望梯興歎,倒吸一口涼氣。爬上仙女樓,景色果然更加壯美秀麗,俯首看腳下的懸崖,刀削斧劈一般,幾縷霧岚掛在絕壁處,更顯得陡峭驚險。西北邊金山嶺長城與司馬台長城渾然一體,活象一條即將騰飛的蒼龍。長城上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敵樓,恰到好處地建立在各個制高點上,威風凜然,冷峻挺拔。整段長城,完美和諧,氣勢磅礴,處處顯示出她的巧妙、奇特、雄偉和壯麗。再看看連綿不斷的燕山山脈奔湧而起,疊起無數的奇幻;看看遼闊的華北平原無邊無際,一直鋪向目不所及的天邊,在這博大奇異的景色中,令人不由浮想聯翩。

司馬台長城

    司馬台長城歷經戰火硝煙,在它身上記錄著中華民族可歌可泣,不畏強暴的民族精神,今天,這裡又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是十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司馬台長城景區1990年正式對游客開放。司馬台長城景區的發展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先後有江澤民、尉健行、姜春雲、阿佩·阿旺晉美、鄧立群等領導同志視察過司馬台景區,德國前總理科爾以及許多國家使節也都浏覽過司馬台長城,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司馬台長城

    如今,司馬台長城已發展建設成為服務設施齊全、環境優美、旅游秩序優良的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並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環境管理體系雙認證。並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縣兩級“文明景區”,榮獲過“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北京市優秀景區”、“京郊十佳好去處”等榮譽稱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