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園林要素可歸納為建築、山水(泉水)、花木。無論是中西方國家,在這一點上幾乎是統一的,只是在對這三要素的布局、安排、結構上各有其不同的特點。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同時代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兩種不同的園林風格,即整形式和自然式。
整形式園林建築以紫禁城為例,永安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前三殿--後三宮--御花園--神武門--地安門--鐘鼓樓,是一條中軸線中心而高高在上的是金銮寶殿--太和殿,至於其它的建築是以這條中軸線為依據嚴守規則的形式,可以看出這裡面蘊含著的皇家唯我獨尊的權勢。
自然式園林以江南古典園林為主,避免中軸對稱,處處體現自然的感覺,宛如一幅優美的風景畫,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以蘇州拙政園為例,否定了傳統的門--路--堂可能形式的中軸線,一進腰門,一座黃石假山擋住去路,要到前面的遠香堂,有兩條路徑:一是踏石蹬,緣曲溪,或鑽山洞……偏於東側起伏彎環而前行;二是由假山西側的小路或曲廊越過小溪上的曲橋至遠香堂,而曲橋又是偏於遠香堂的西南,這樣無論哪一條道都不對稱的。
在山水的布局上,中國古園林講究的是極盡自然。
要以假山假水,模擬真山真水,這就需要掌握自然的法則,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從景觀的特征來分,假山可分為仿真型、寫意型、透漏型、實用型、盆景型五大類。
仿真型造型要有真實的自然山形,山景如同真山一般,有峰、崖、嶺、谷、洞、壑等。寫意型則是經過明顯的誇張處理,在塑造山形時,特意誇張了山體的動勢,山形的變異和山景的寓意,而不再以真山山形為造景的主要依據。透漏型是由許多穿眼嵌空的奇形怪石堆疊成可游、可行、可登攀的石山地。實用型如庭院山石門、山石屏風、山石牆、山石樓梯。盆景型是布置大型山水盆景,讓人領略咫尺千裡的山水意境。
古語有山得水而活,因此,水的作用在園林中也是極重要的,通過水體的流動、多變、滲透、聚散、蒸發等特性,做到動靜相補,聲色相襯,虛實相應,層次豐富。如池、溪澗、河湖、瀑布、噴泉等水體往往給人以靜中有動、寂中有聲、以少勝多、發人聯想的強烈感染力。如杭州西湖、把環湖的山、樹、塔、廟、亭、廊等等眾多景點景物,和湖面上的蘇堤、斷橋、白堤、阮公墩等名勝古跡緊緊地連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優美動人的巨大風景面。
園林中的花木,以其特有的色、香、形構成園林美妙動人的景觀。色,園林中有了花、色彩就豐富了,姹紫嫣紅,粉白鵝黃,五光十色,美不勝收。香,聞香也是一種享受,空氣中的花香似輕音樂使人陶醉。形,花木的形態婀娜多姿。質,花木的內在品質,蘊含深層次的美。除此之外,花木的生長是有季節的。不同的季節,花木都有不同的表現特征,配合園林其他各要素,使人在朝暮陰晴都能欣賞到各具魅力的良辰美景。中國古園林以其精湛的造園工藝,使園林三要素體現出完美的藝術效果,而與我們毗鄰的東瀛則是以另一種形式來表現這三要素的。
日本庭園分築山式、平庭式、茶庭式三大類,築山式與平庭式又分別具有真、行、草三種手法,逐步簡化,無論哪一種,都是再現自然風景的手法,首先是具象的手法,以泉水來表現瀑布,以水流來表現小溪與大河,以山坡表現山巒,以池泉表現湖泊。其次是象征手法,以青石表現瀑布,以白沙表現小溪與大河,以板石表現橋梁。日本庭園無論建築、山石、花木都是顯得既不華美也不富麗,而是使人深思,感到寧靜。西方國家在表現園林三要素時,也別具特色。如意大利的台地園,在最高層台地上布置樓房式主題建築,以便於遠眺,盡量匯集多處水源,引水到高層台地,從上到下做成多種形式的溝渠、水池、迭瀑、噴泉,以規則幾何形的地塊,作為花壇、綠籬、樹叢的用地。又如,英國自然風景園,地形波狀起伏,大片的草坡上散點著孤植的常綠喬木,與自然曲折的水體、園路一起,構成了自然風景式園林,此間的建築也是以自然界的樹木為主體。古園林三要素,無論東西方,無論古代、現代、都是園林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在古園林中形成,又在現代園林中被動用、發展。現代人把園林的功能、趣味與現代藝術三者融合在一起。在建築上否定了建築軸線,重視多方面的動線的均衡,自然和人工的協調;植物方面采取生態美(個性美)和形成對比效果的群植的配置方式;山水布置也盡量體現自然與人工美的結合。總之,古園林三要素在現代園林中以其嶄新的資態展現人的面前,使現代園林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