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無爭的惬意 信步氤氲上裡古鎮
日期:2016/12/14 13:11:5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上裡古鎮
每一次到古鎮,總希望有一絲雨的印記,那古鎮的悠遠和深邃才會展現,那是一種潮濕的記憶,有雨傘和青石板,有冒著熱氣的小吃和歲月滄桑老人的臉,孩子們的新奇以及木質門版和梁柱的斑駁,濕滑的青苔,叢生的草木......那是一個與世無爭的桃花源!
總算盼到了周末。下班了,與之前就約好的幾個朋友,浩浩蕩蕩,沿著上裡古鎮的方向進發。
沿途崇山峻嶺,路邊溪水涓涓,臉上享受著山野舒適而又略帶寒意的清風。那舒適的清風徐徐向我撲來,一股沁人的清涼從臉頰傳入我的心間,竟讓我有一種久違的感覺。是啊,很久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貼近大自然了!
路過碧峰峽的入口,我們已行走了近一半的路程。坐在崖邊,極目遠眺。望著身披薄紗、青翠蒼茫的山巒,遙望在濃濃的綠意中蜿蜒匍匐的盤山公路,我點燃一支香煙慢慢地吸著,在青煙萦繞中感受著大自然的慷慨賜予,感受著仙人般的飄逸。
余下的路途是相對平緩的。路雖不寬,卻是新修的高等級的公路。這條路,我和我的伙伴們不知跑過多少次了。於是,輕車熟路,相互追逐。不知不覺,古鎮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上裡古鎮,古時為南方絲綢之路,亦是臨邛古道進入雅安的重要驿站。當年,馬幫的鈴铛和背夫的號子在這個山谷中回響,千百年來不絕如縷的茶馬古道催生了一個個遙遠的場鎮。
時光飛逝,隨著貿易道路的變遷,昔日的繁榮已成為過眼雲煙。然而秀麗的山川與悠游的生活方式,又賦予了它悠然自得的散漫氣息。這就是集田園風光、小橋流水、古鎮人家的水墨上裡。
此時的古鎮,在斜陽的余輝下,披著金黃的外衣,是那麼的古色古香。不管是水車飛轉,還是竹筏輕蕩,一步一景,都讓人置身於濃濃的古韻之中。街邊,老鄉烤著的黃黃的玉米棒,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樓上掛著的土制酸菜在斜陽的光照下,閃著令人垂涎的金光;老鄉家掛著的老臘肉滲著金黃金黃的油珠。這時,才感到真有些餓了。
上裡古鎮
席間,從不飲酒的我,破例喝了兩杯白酒。還好,這種酒度數不高,清甜清甜的。
上裡古鎮
穿過古鎮的石板路,繞過一排排明清時期的木板房,我來到了鎮外的二仙橋。二仙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是一個弧形的石拱橋。在橋的對面還建有一個很大的香爐,上面記載有建橋的歷史。風雨侵襲,歲月滄桑,那橋上爬滿了長長的青籐,橋面的石板也失去了先前的規整。
夜色中,橋兩岸依舊是楊柳垂絲,河裡卻不見了小鴨戲水。此時的小橋,沒有了白天的喧囂,它在這幽靜的夜色中靜靜地歇息,像一位歷經滄桑而又勞累了一天的老人在這裡小酣。
月兒照著小橋,小橋下河水輕潺。河水在月光的映射下泛著片片銀波,片片銀波在輕潺的水面忽斂忽放,忽明忽暗。這真是一幅小橋流水的畫卷,令人怡然心醉。
我又點燃了一支香煙,這次是給那老人的,是一位晚輩表達對一位老人的敬重。謝謝你!是你讓我游蕩其間,讓我能夠細細地品味河上月色,讓我有超然世外的恍惚之感。
上裡古鎮
天上開始有些雨絲飄飄,那是一種很細很細,細得你幾乎都察覺不出來的雨霧。想起了,出客棧之前,聽客棧老板的女兒講過,上裡的天總是這樣。
夜色已深,萬籁俱靜。只有遠處偶爾傳來農家的那含混不清的狗吠,就連近處的蛐蛐仿佛也停止了鳴叫。在這靜靜的夜裡,我貪婪地呼吸著小鎮的空氣,那空氣沒有一絲絲污染,它是那樣的清新、那樣的甘甜、那樣的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