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大城龍冢

大城龍冢

日期:2016/12/14 12:57:2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龍冢現狀

    龍冢位於大城縣城北3公裡許的龍冢村東,南長75米,東長52米,北長57米,西長48米,高於地面3至6米不等,實存面積約3000平方米。1976年文物專家進行考察,從外表發現的殘存繩紋碎磚、陶片、夾砂紅陶片等遺物以及在北側進行的鏟探所發現的朽木分析,龍冢為秦漢時期的大型土坑墓葬。

    龍冢規模之大,非一般官吏所能享用。在大城當地,龍冢又叫“萬龍山”,“扶蘇墓”。但據史書,扶蘇死於上郡即今天的陝西綏德,他死後怎麼會移葬大城呢?

    還有傳說龍冢的主人是秦二世胡亥。亦有一說為秦始皇第十三子的。

    龍冢主人究竟是誰?清乾隆年間,大學士於敏中在主編的《日下舊聞考》有這樣的記述:“相傳始皇巡狩駐跸於此,值幼子薨,因瘗之”。於敏中之所以這麼寫,是他援引了《城冢記》的記載。《城冢記》是三國魏文帝時代的一部古籍。今天雖未見到原著,但其距秦代較近,還是可資信的。可資信的地方在於它記載的是“始皇”的“幼子薨”,而非所傳的扶蘇或胡亥。於敏中治學是可信的,有理由相信於敏中曾到過大城。

    於敏中是乾隆帝的親家。乾隆帝曾在大城的劉家圪垯村建了一處占地88畝的行宮,“缭垣雉堞若紫禁城”,有明樓、宮室,乾隆帝命名為“台頭行宮”。台頭何意?乾隆帝說“台頭設復循名義,吾正漸焉在漢文”,一般人難解,於敏中卻能看出他的心思:“上猶引漢文帝露台事喻之”。西漢時,文帝劉恆曾設想在郦山建一供登高游宴的露台,因需“百金”而作罷。百金相當於當時十戶中等人家的財產,劉恆怕引起奢華之風而未建,而1940年後的清朝皇帝卻建了,並以其名義標榜節儉。台頭行宮花費多少銀子,我們不必深究,但這個故事表明了於敏中曾隨乾隆皇來過大城,說不定也曾在秦幼子的墓前憑吊過一番呢。

    據歷史學家講,秦始皇大概有20多個兒子。除長子扶蘇和二世胡亥外,其他兒子幾乎都沒留下名字。因此對前面提到的秦始皇第十三子或亡葬在大城的秦幼子的名字,我們也是無從知道的。

    “人生十年曰幼”,“幼子薨”的記載表明這個墓主是個10歲的孩子。那麼,這個“龍子”哪一年,又為何亡葬於遠離首都鹹陽的大城?

    秦始皇第一次巡游天下,是在滅掉六國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20年。這一次,他北至今天的甘肅一帶。第二年,他二次巡游,至泰山後沿著渤海又至今天的膠州半島的最東端。第三次巡游是公元前218年,他再次登臨膠州半島。

    第四次是秦始皇三十二年即公元前215年,至“碣石”即今河北的秦皇島。秦始皇最後一次巡游是“三十七年十月”即公元前210年,“少子胡亥”隨之,至今天江浙一帶後,又折向膠州半島,返回時他病逝於“沙丘平台”即今天的河北廣宗。 
推薦閱讀:

考古發掘認定永州柳宗元愚溪“三記”遺址(圖)

中日舊石器考古學者考察河北泥河灣遺址

雲南企業融資興文化產業 魏征後人克隆迷你古建築

漢藏混合式寺廟

 
    按邏輯推理,秦幼子一定是公元前215年隨父出游的,並且在巡游碣石後病死在回鹹陽皇宮途中的。去時是從北邊的“上郡”去的,返回時是沿著渤海西岸驿道行的。

    大城恰恰位於中原地區通往東北地區的古驿道的要沖。

    當秦始皇北登碣山面對大海中的“神仙”發出“長生不死”的請求後,便返程了。車隊浩浩蕩蕩進入了大城地界。大城古稱徐州。這個古徐州成名在春秋時期,初始,屬齊國。齊國的國君齊簡公在公元前481年被臣子“田常弑簡公於徐州”。戰國時期,徐州更名平舒,成了燕、趙兩國的交界地,分別修築了燕、趙兩條長城。

    令秦始皇沒想到的是他的幼子竟生了病,而且很嚴重,最後竟夭折在平舒地界上,而且夭折在原屬燕國的地界上。大城的舊志中記載,秦始皇之子亡葬在縣北“六十裡的段堤村”,這個地方當屬古燕國之地———其實這是個不全面的記載,因為段堤村並沒有秦幼子墓葬地,倒有可能是秦幼子染病後夭亡之地。

    秦始皇為什麼又向南走了25公裡後才安葬幼子呢?這與秦始皇的個人好惡大有關系。

    在滅掉的六國中,秦始皇對燕國最為憤恨了,12年前,燕太子丹曾派殺手荊轲謀刺他。從段堤向南走25公裡,就是給他生命留下深刻印記的古趙國的地面了。於是推想秦始皇強忍喪子的悲痛,又向南行走了25公裡後,才安葬了幼子。

    他為心愛的幼子選的墓地被趙長城環抱———這條趙長城在早一年的“決通川防,夷去險阻”中被廢。

    2200多年來,沒人敢廢掉這座龍冢。不是後人懼怕秦始皇,而是它與一個神秘的傳說有關,這個神秘傳說還被寫進舊縣志中,“昔年居民向冢祈福,無不得者,後因屢負不償,遂不應。人呼為仙人墓”。誰敢動有靈性的“仙人”東西?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這個“仙人墓”還真顯了“靈”,每天大批善男信女們跪在它的面前焚香禱告,乞求“仙藥”,一時間好不熱鬧。

    有關秦幼子墓的故事還有許多:靠近墓地的村子被稱為龍冢,墓南的童子村傳說是因攤派了童男殉葬而得名,墓西的七女村則是攤派了7名童女而得的名,墓北的孝彩村傳說是供孝衣、搭彩棚的村落……秦始皇為了安葬幼子,竟株連了許多無辜百姓,扼殺了許多與幼子同齡的孩子。

    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吹雨打,龍冢雖不甚完好,但文化價值及其歷史、科學等方面的價值是巨大的,有待今後更進一步的發掘和認識。但有理由相信,龍冢的主人應是秦始皇的幼子。理由很簡單:一是秦漢時期大城還沒有封侯的人物,一般官吏豈能建造如此規模的墳墓。二是古墓無碑無建築物表明這個墓葬是倉促間建築的。龍冢有多大?當地群眾說:“七畝圪垯八畝坑”,“八畝坑”表明墓葬是就地挖掘而成。最耐人尋味的是秦始皇5年後也死掉了,隨之秦帝國“天下土崩瓦解”;龍冢未能立碑建祠也與百姓對秦始皇的認識有關,在百姓眼裡,他是個凶如虎狼的暴君,其幼子亡掉,竟株連了當地無辜的幼童陪葬,當地人能立碑建祠嗎?

    秦始皇幼子亡葬龍冢還給了我們一個聯想的空間,就是這個幼子在秦始皇眾多的兒子中一定最受寵愛,也一定是個不凡的“龍子”。他和秦始皇一起外出巡游天下這一年,胡亥已經15歲。他應小於胡亥。胡亥為十八皇子,他並非前人所傳的第十三皇子。假如秦始皇這個心愛的幼子不過早地夭折,也就沒有秦始皇帶胡亥巡游的可能,也就沒有胡亥篡位的機會,也就避免了強大的秦帝國很快土崩瓦解的歷史。……假如說這個幼子沒過早夭亡,說不定還是他接了皇位。

    也許這個假設太過於沉重,但龍冢的主人更讓人沉重———他叫什麼名字?年齡幾歲?或許這是永遠無法解讀的歷史了。

推薦閱讀:

考古發掘認定永州柳宗元愚溪“三記”遺址(圖)

中日舊石器考古學者考察河北泥河灣遺址

雲南企業融資興文化產業 魏征後人克隆迷你古建築

漢藏混合式寺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