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呈坎:神奇古村國寶雲集

呈坎:神奇古村國寶雲集

日期:2016/12/16 18:14:25      編輯:古代建築
  說起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不能不說到徽州區的呈坎村。早在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就贊譽“呈坎雙賢裡、江南第一村”,國畫大師劉海粟曾說過“登黃山不可不去呈坎”。

  呈坎,僅是一個偏居皖南山區的小山村,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一直博得人們好評如潮?要揭開這個謎底,首先不能不提到這個村的選址布局。

  呈坎原名龍溪,始建於東漢三國時期,距今有1800多年歷史。唐末年間,羅氏兩兄弟羅天真、羅天秩為避黃巢之亂從江西南昌舉家遷此。相傳羅氏兄弟通曉風水理論,見此地四面環山,四周分布著八座山峰,自然形成八卦的八個方位;中間盆地為村落,眾川河自北向南成“∽”形穿村而過,俨然羅盤八卦中陰陽魚的黑、白分界線,是典型的“納四水於村中,聚水如聚財”風水寶地,遂“擇地築是而居”,並按《易經》陰“坎”陽“呈”二氣統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布局,改龍溪為“呈坎”。從高處俯視,但見向村外發射的八條街巷,把整個村莊分割成大小八塊,街巷互連,巷巷相通,使村落形成二圳三街九十九巷,成為一個完整的九宮內八卦。呈坎因此成為一個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有機融合、空間形態和意識形態完美合璧的神秘村落。有學者研究認為,呈坎不僅在村落名稱上诠釋了水火相克生萬物、天地容萬物的先哲理論,而且選址布局、建築格調也體現出“負陰抱陽”的風水理念,堪稱中國古村落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

  其次不能不提到當地的徽文化和徽商因素。作為羅氏家族的聚居地,呈坎羅氏枝繁葉茂,人才輩出,成為當時徽州府“八大姓”之一,目前當地村民700余戶,人口近3000人,其中75%仍為羅姓。呈坎以宋、元、明三個朝代最為鼎盛,僅明朝羅氏家族族譜記載在朝為官者就達110多人,《中國名人大辭典》載呈坎古代名人500余人,其中知名度較大的人物有宋代吏部尚書羅汝輯,為岳飛冤案主審官;安徽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作者羅願;元代國子監祭酒羅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羅應鶴、制墨大家羅龍文、地理學家羅洪先;清代朝議大夫羅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羅廷梅、揚州八怪後起之秀羅聘;近現代欽點內閣中書孫中山秘書羅會坦、文物鑒賞家羅長銘,當代物理學家羅遼復等,蘇東坡在《羅氏族譜》題辭中就有“文德武功名留簡竹,理學真儒後先繼續”的評說。此外,呈坎還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祖居地,是徽州儒家文化聖地。15世紀末至18世紀中葉稱雄於商界近300年的徽商,是呈坎發展興盛的最主要和最直接因素,以“程朱理學”為精神內核的徽文化,則對村落選址、布局、建設、裝飾有著直接指導和影響。隨著徽商興起,羅氏商賈遍及大江南北,這些官吏、商賈榮歸故裡,起屋蓋樓,建祠造社,呈坎村因此鼎盛一時,至今仍完整保存著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歷史研究價值的古建築群體,而匯集徽派不同風格的亭、台、樓、閣、橋、井、祠、社及民居,以及精湛的工藝及巧奪天工的石雕、磚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築藝術體現得淋漓盡致。目前,呈坎現存宋、元、明、清等古建築130多處,保留著董其昌、林則徐等歷代名人題寫的牌匾30余塊,擁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二十二處,是我國獨一無二、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又被譽為“中國國寶最多的鄉村”,其中保存完好的羅東舒祠和長春社屋在皖南古村落中具有唯一性。

  “游呈坎一生無坎”的傳奇過“坎”文化代代相傳,使呈坎成為古往今來許多人眼中探索生命玄奧、感悟先哲聖言的神奇而聖潔之地。如今,呈坎以傳奇的神秘色彩、獨特的田園風光和眾多的國寶品牌,跻身國家4A級旅游景區行列,吸引著無數中外游客紛至沓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