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天王府遺址

天王府遺址

日期:2016/12/14 12:46:5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南京市長江路292號。明代曾為沐昕府第。清代設兩江總督衙署於此。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將兩江督署改建為洪秀全的天朝宮殿(天王府)。

    天王府范圍東至黃家塘,西至碑亭巷,北至浮橋、太平橋一線(即楊吳城壕),南至科巷。“宮垣九重,建築崇宏”。宮城分內外二重,外稱太陽城,內名金龍城,外有城壕。太陽城正門為天朝門,金龍城正門為聖天門,正殿為金龍殿。還有二殿、三殿,有穿堂直通後宮。最後為後林苑,東西兩側有花園。現存西花園(煦園)及園內石舫,其余在1864年7月清軍占領天京後被焚毀。1954年,在西花園水池內打撈出太平天國時的石鼓,1976年又在西水榭(夕佳樓)小假山發現“侍衛府胡衙”石碑。

    清同治九年(1870),曾國藩在天王府遺址上原督署界內,重建兩江總督衙署,1872年4月竣工。包括門廳、大堂、兩庑、正宅、廳、樓、閣、亭等建築。署前建有“兩江保障”、“三省鈞衡”二坊。清末端方任總督時,又進行較大規模的興建及改建。辛亥革命時作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孫中山在此就任臨時大總統。國民政府時期改建門廳,增建“子超樓”等處房屋。建國後,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及江蘇省政府曾設此,現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委員會。現存建築在中軸線上有大堂、二堂、後樓等,雖屢經修建,同治年間建的衙署至今仍大致保存原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