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湯廟謎團
日期:2016/12/14 13:04:2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8月10日至11日,由中國先秦史學會、陽城縣政府主辦的全國首屆商湯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陽城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清華、北大等國內科研院所和高校及晉城當地學者200多人,分別前往陽城境內分布甚廣的湯帝廟古建群及其歷史遺存實地考察,最終得出結論:陽城縣析城山地區,是3600多年前商湯禱雨的地方,是全國商湯文化傳承、傳播的中心。
在眾多的湯廟中,位於析城山下悟神嶺的下交村湯帝廟,自然引人注目。這座於2006年被評為“國保”的寺廟,也是陽城眾多單體湯廟中惟一成為“國保”的湯帝廟。10月20日,記者趕往陽城進行探訪。
國內最大湯廟
近年來,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宋鎮豪頻繁來陽城,越來越好奇:“全國各地很多地方有湯廟,但不像陽城分布這麼集中、這麼多。”甚至附近的澤州、高平也都有湯廟,“這些湯廟呈現出的大體是圍繞析城山地區逐步向外擴展的格局。”從各種方志、史書記載中發現,歷史上的陽城縣,有湯廟380余處,現存的120多處,“這說明湯廟在陽城縣的分布范圍很廣,且很集中,這是全國絕無僅有的一個現象。”
帝王崇拜古而有之,但陽城人如此崇拜湯王,不禁讓人感到好奇。
“二十四年,大旱,王禱於桑林,雨。”《竹書紀年》中寥寥數語的記載,給後人留下無窮無盡的探究空間。3600年來,商湯以己為牲為民禱雨的故事,一直流傳於民間。在中國歷史上,湯因此被尊為先賢、聖賢。商湯之所以被社會公祭,主要還是因為他為民禱雨的事跡。晉城市博物館館長張廣善認為,祭祀商湯的主廟應該就在桑林水之源的析城山。
析城山位於陽城縣城西南約30公裡處,主峰海拔1889.5米。山頂開闊平坦,方圓20余公裡,也就是先秦學者們認定的“3600多年前商湯禱雨的地方”。修建在析城山下悟神嶺土崗上的下交湯帝廟尤為引人注目。
下交湯帝廟占地面積2134余平方米,現存建築19座80間,其中正殿廣淵殿、拜殿,創建於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而位於拜殿南側的舞樓,則創建於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其他為元明清時期建築。雖經明清兩代增建、重修,但廣淵殿、拜殿及舞樓至今仍保持宋金時期遺構。
據廟內現存明嘉靖十五年的《重修正殿廊庑之記》碑刻記載:“湯廟乃遼大安二年所建,實宋哲宗元佑元年也。”雖說現存建築為宋金及明清遺構,但可以說它是析城山下最古老的湯廟,為證明《穆天子傳》以來,關於“桑林禱雨”之說的種種猜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證據。可以說,下交湯帝廟是商湯禱雨的歷史見證,更是我國目前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湯帝廟。
民間護廟功臣
61歲的許嘉舜,以前在陽城三中當過老師,陽城三中舊址,就設在下交湯帝廟。“如果去年初來,湯帝廟還不是如今的樣子。”提起湯帝廟,許嘉舜沉浸在回憶中。2000年,陽城三中搬遷後,湯帝廟基本上是鐵鎖看門,由於年久失修,正殿、拜殿、舞樓等建築全部漏雨,檐角塌毀,金代石柱發生傾斜,岌岌可危。2002年,下交村的原七寬、原小家、原光龍、原印、許春元及許嘉舜等,在設法保護維修的同時,又自籌資金,收集資料,書寫材料,申報國保,提議成立文管所。
2006年,經長達3年的奔走呼號,湯帝廟被國家認定成為“國保”,201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復,撥款400多萬元對湯帝廟進行修繕。“2010年3月16日動工,歷經一年多艱辛的修繕,去年5月10日竣工。”許嘉舜說:“就在修繕竣工前夕,不到70歲的原小家卻離開了人世。”原小家也是陽城三中教師,是村裡申報湯帝廟為“國保”的核心人物。在對湯帝廟修繕期間,已生病的原小家仍天天上工地檢查,就在修繕接近尾聲之時,他卻因過度勞累,舊病復發與世長辭。“他積德護廟,無私奉獻,名揚鄉裡,流芳後世。”許嘉舜這樣評價原小家。
推薦閱讀: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永樂奇觀
文昌數百年古宅“九牧堂”
陝西米脂窯洞古城 千年風華雄姿猶在
紹興書聖歸隱地 華堂村
推薦閱讀: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永樂奇觀
文昌數百年古宅“九牧堂”
陝西米脂窯洞古城 千年風華雄姿猶在
紹興書聖歸隱地 華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