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安溪湖頭“相地府衙群”
日期:2016/12/14 13:17:5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李光地故居
走進安溪湖頭老城區,“一代名相”李光地的家族所建的明清古民居隨處可見,新衙、舊衙、問房、賢良祠、家廟、世家祖厝、宗城土樓及二衙、三衙、四衙等60多座古建築,形成以李光地文化為主題的“相地府衙群”。
李光地故居有新衙、舊衙兩處,相距不足百米,均建於清初。新衙又名相府,位於湖頭街右側,掛有康熙皇帝等題寫的匾額和對聯。
在舊衙大厝前,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問房大厝,系李光地二伯李日暻所建,始建於明末,主體建築是五進雙護大厝,附屬建築有盤嶼兩座,廳堂後壁用可折合的木門隔成。
賢良祠
位於街西的賢良祠,建於清康熙二十四年,為李光地讀書處,又名“榕村書屋”。該祠坐西向東,為三進四合院式,正堂為懸山頂,招梁式構架;祠內廳堂有大理石刻,上面镌刻康熙御書“太極圖說”;祠的右邊有一座小亭,裡面立著雍正的“谕祭文”的石碑,稱贊李光地是“一代完人”;祠後為藏書樓,南面有臨水軒、荷池。漫步祠內,古風遺韻盡收眼底。
湖二村還有一座造型獨特的方形土樓——宗城土樓,是李光地三弟李光坡的住所。土樓由屋主為其12個兒子各建一套帶獨立樓梯的樓房銜接而成,被人譽稱為“土樓中的古代套房”。
湖頭古厝的數量和建築規模令人歎為觀止,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李光地後裔就開始對新衙、舊衙等多處古民居進行整修。這幾年縣、鎮兩級政府投資450多萬元,把住在新衙裡的李光地後裔60多戶、300多人口進行集體搬遷,對新衙進行修復,整改及擴建外圍的道路等基礎設施,使新衙煥然一新,再現當時相府的氣派和風光。
推薦閱讀:
空中樓台喀什高台民居
待字“深閨”的廣靈古民居
泉州“十佳”古民居蓬萊白頭格
廣東張公廟及其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