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貴州:苗寨百年“水上糧倉”仍在使用

貴州:苗寨百年“水上糧倉”仍在使用

日期:2016/12/14 12:58:0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貴州:苗寨百年“水上糧倉”仍在使用

    在貴州雷山新橋寨拍攝的“水上糧倉”

    11月11日,浮萍漂移的水塘中,47座杉木結構的糧倉錯落有致,彎曲的石子路點綴其間,在依山而建、鱗次栉比的吊腳木樓襯映下,更顯得別具一格。這是記者11月10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大塘鄉王家苗寨看到的獨特景象。

    “這個水上糧倉是我爺爺留下來的,有近百年的歷史了。我家每年的糧食都存放在裡面。”王家苗寨39歲的村民王忠和把一整袋稻谷放進糧倉後告訴記者。

    糧倉建在水上,是雷山苗寨古建築中的一大奇觀。王家苗寨的水上糧倉在村中位置,建倉的水塘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為村民出入倉方便,按倉排位“分割”成數塊,但排序井然。

    池塘中水深數尺不等,每個糧倉高3.5米至4米,由4根或6根胸徑30厘米左右的倉柱支撐,每根柱子選用方石墊腳,巖石墊腳超出水面,倉底距離水面約2米,屋頂用青瓦或杉木皮加蓋。每倉面積約25平方米,可儲糧2500公斤左右,全部糧倉可容納上百噸糧食。目前,水塘上的諸倉雖年代久遠,卻仍然堅固鼎立。

    為何把糧倉建在水上?王忠和介紹說,水上糧倉可以防火、防鼠、防蟲蟻危害;同時,因水上糧倉集中,村裡人早晚都在周圍活動,還可以防盜;整個村寨均為木房,即使失火,也不會損壞糧倉。

    這種古樸的建築、精妙的設計,既是苗族農耕文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又是歷史與現實及自然生態的一種完美結合,成為中華農耕建築史上的一大景觀。如今,王家苗寨的“水上糧倉”已成為吸引諸多民族民俗學者、建築藝術學者、旅游者前往的一處民俗景觀。

推薦閱讀:

文昌孔廟文化園區宏光寺奠基

泰山總司廟

徽州四大古鎮之一萬安古鎮

世界九大愛情地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