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丁”字形古民居群全國獨有
日期:2016/12/14 13:14:0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懸山頂上的燕尾高高翹起
“丁”字形古民居中橫的部分,這一厝保持得較為完整
石雕《太白醉酒》
俯瞰古民居群“丁”字形中豎的部分
厝外牆上滿是精美的磚雕
19座古民居毗鄰而建,從清嘉慶至道光年間,逐漸構成縱橫長達2.5公裡的“丁”字形古民居群。今年年初,福建省省政府公布第四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仙游縣蓋尾鎮前連村是莆田唯一一個入選的歷史文化名村。
記者了解到,前連村最大的特色,就是這片占地二十幾萬平方米,較完整地保存著清代傳統風貌的大型古民居群。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原仙游縣博物館館長陳職儀說,縱觀全國古民居群,平面格局以中國漢字排列的不多見,而以“丁”字形格局排列的古民居群,仙游前連村是全國唯一一處。
子孫盼興旺建屋連成“丁”字形
古民居群規模宏大,造型獨特,體現了地方古民居的特色,也是莆仙紅磚建築的代表
穿斗式梁架,懸山式屋頂,刨面磨光花崗石外牆堅實牢固。站在前連村“丁”字形古民居群前,抬頭一眼望不到頭。隨行的陳職儀帶來一張自制的“地圖”,向記者介紹,南宋年間,連氏開族,先祖連治丞率子孫從連坂移居到前連,到了清乾隆年間,他的後裔連春侯公生了四個孩子,長子庶生、次子熙生、三子駕生、四子敬生。這四兄弟子孫繁衍,俗稱四子二十四孫,九十九曾孫。連氏子孫繼承祖訓,辛勤創業,在建民居時,連成一片,有意識地排列成“丁”字格局,期盼人丁興旺,子孫發達。
“這19座古民居坐北朝南偏西,坐落在金鳳左右翼中鳳阿吉地。面寬有五間、七間、九間、十一間,最多達到十九間,進深都是三進,而且都有左右護厝。”陳職儀說,最早的阿頭祖厝及田厝等6座建在“丁”字形橫筆畫上,尚存明代古建築風貌。緊接著旗桿厝、舊厝、中厝、阿毛厝、仙公厝、下張厝和阿五亭、阿六亭等8座,均建造在“丁”字形的豎筆畫上。最晚建的下過溪厝、頂過溪厝等建造在“丁”字形的鉤筆畫上。
記者看到,所有的大門坦兩旁均用雕刻有人物花鳥圖案的青石板砌築,顯得堅固端莊、古樸大方。各厝門前外牆中部還鑲著用紅磚雕刻的各種人物、花鳥圖案裝飾,大厝的所有窗戶、門戶也都用木雕古錢圈、菱形等幾何圖案裝飾。每座大厝外院用紅磚鋪築一個寬闊的大埕,以納天地水和左右長生水進堂。當地村民說,這大埕也作為莊稼收成的曬場和族人夏夜納涼的場所。
陳職儀認為,前連村“丁”字形古民居群規模宏大,造型獨特,體現了地方古民居特色,是莆仙紅磚建築的代表,其磚、木、石雕刻藝術都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風水寶地走出500多位大學生
兩座“大戶侯”的大厝,盡顯連氏舊時輝煌;即便是現在,大厝群風光依舊,光一個屋就出了30多位碩士、博士
記者在豎筆畫的大厝群看到,有兩座“大戶侯”大厝,較其他各座更有氣魄。據仙游縣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連慶功介紹,這是阿五和阿六建的大厝。阿五是庶生的第五個兒子,名字叫連文芳,他建造的這座大厝面寬三進,左邊有倉庫、書堂、護厝,右邊為二層三間護厝樓,稱為“聽濤樓”,俗稱公子樓。
登上“聽濤樓”,記者看到,周圍設曲杞形欄桿排座椅,樓上左右牆壁有清代名人書寫的“龍飛鳳舞”四個大行書。斗拱、雀替、垂蓮及二梁燈架均精雕細刻,貼金彩繪。讓人奇怪的是,這片古民居群周圍並未有海,那為何叫“聽濤樓”?住在大厝裡的謝美愛說,樓後面有棵大榕樹,風一吹,樹葉發出“沙沙”聲響,猶如海濤拍打海岸的聲音,先祖因此把這樓命名為“聽濤樓”。
在“仙公厝”,進入大門坦,一幅“萱堂燕喜”匾額懸掛在廳堂正中,連慶功向記者介紹,這是老大的房子,這塊牌匾是連家老母親林氏八十大壽時,朝廷的達官貴人送來道賀的。這座大厝正對著“文筆峰”,村民都說這是塊風水寶地。也的確如此,連家出了500多個大學生,從這屋子裡走出的碩士、博士就有30多人。
在采訪中,當地村民說,連家先祖當年在建房時,進城買建材,一次性采購的數量多得讓人驚詫。消息一傳出,大街小巷都在談論連家建大厝的事。先祖在建房時,設想周到,在每座大厝前都挖井,保證子孫飲水,還在大厝裡建書堂,供子孫讀書。
建築奇葩獨一無二的祠堂
少見的磚雕對聯、寓意深刻的半級台階、大量的石刻和木雕、連戰的題詞……當地村民都自覺地保護著這片古民居
在連家族群大厝中,有一座大厝門前大埕左右各保存著一對旗桿夾。這座大厝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因同治年間大厝主人連上進中第五名舉人,制造了一幅“亞魁”匾,並在大門前豎旗桿夾,後來這大厝也叫“旗桿厝”,而這塊“亞魁”匾至今還完好地懸掛在大門坦上。
連家有獨特的族群大厝,他們的祠堂也是獨一無二的。記者看到,祠堂前的台階僅有一級半,按照莆仙老民居的風格,祠堂台階一般為“三”、“五”、“八”級分布。那麼,連家先祖為何要建一級半的台階?當地七旬老人連懷忠說,這祠堂按地理朝向坐葵向丁,屬土,因古語有雲“半階為一土”,因此先祖在造祠堂時,用一級半的台階。記者了解到,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曾經還為這座祠堂提過詞。
在鉤筆畫的大厝群上,記者看到前連大厝群最大的一座古民居,稱為“頂過溪厝”。大厝裡的大小天井有11個,規模巨大,構造雅觀。牆面上還分布著大量的石刻和木雕,最具特色的就是大厝外牆分布著形式多樣的磚雕,花鳥、博古、幾何,應有盡有。大厝石柱還用紅磚雕刻成對聯。記者了解到,目前磚雕藝人已經絕跡,遺留下的磚雕對聯更是少見。
前連村村支部書記連文洪告訴記者,前連村的連氏家族有一萬多口人,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目前連家族群大厝都是老人居住。盡管如此,當地村民都很保護這片“丁”字形古民居群,他們自覺地把房屋建在這片老民居群的外圍,主動騰出500多畝空地,為古民居群留下空間。
推薦閱讀:
先停拆“真文物”再重造“假古董”
平遙古城十大怪 房子半邊蓋
和田民居建築
版築 潮式築牆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