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楊家大院 深山裡最後的四合院
日期:2016/12/14 12:57:0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已經荒棄的古南絲綢之路上,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留存著一座清朝時期的四合院。三塊金字匾額,無聲地訴說著四合院主人曾為光緒侍衛的輝煌歷史。6月15日,記者專程走進了寶興縣大溪鄉曹家村,探秘楊家大院。
古路小村 僅存的古建築
6月15日下午,天空下著蒙蒙小雨,在鄉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車輛在盤山公路上前行,往曹家村進發。
“這條路原來是連接寶興和天全的主通道。”鄉政府工作人員指著公路邊的標識說,“以前,前往天全就走這條路。”
據寶興縣文管所所長宋甘文介紹,這條路曾是古南絲綢之路的一段,茶馬古道也從這裡經過。
向遠處望去,群山連綿起伏,新修的鄉村公路,在竹木蒼翠的山間蜿蜒開來。
翻越了一道道山脊後,大山深處的高崖下,瓦房的屋頂若隱若現,曹家村進入視野裡了。
曹家村正准備修一條進村水泥路,剛開辟出來的毛路還不能通車。
按約定,曹家村巖腳下組組長明成蓉,會在家門外等候。
從公路上下車,走過一條長約500米,用竹木搭建的簡易便橋,便來到明成蓉家。
寒暄之後,明成蓉帶記者往曹家村的四合院走去。
“那就是村裡僅存的四合院楊家大院。”隨著明成蓉手指的方向,一棵枝繁葉茂的古樹旁,一座四合院立於山林中。
為了進一步了解曹家村相關歷史背景,記者特地走訪了寶興縣志寫作參與者、現在寶興縣中醫院工作的楊紹泉。楊紹泉也是曹家村人。
“這個四合院建於清代。”楊紹泉說,“曹家村在清光緒年間有過一段相當輝煌和繁盛的歷史”。
據說當時曹家村有三四十座四合院。如今在曹家村現存的高碑大墓就有五六十座,而且座座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原來這裡有兩座廟宇,在周邊相當出名。”楊紹泉說,“分別是福井寺和福田寺,可惜早已損毀。”
如今,在曹家村,僅存一座四合院孤零零地伫立於深山之中,無聲地隨著歲月慢慢黯淡。
窗棂與匾額 展現精湛工藝
沿著稻田邊的青石板路,走到一棵古樹下。
一條小溪在四合院前靜靜流淌,小溪上有一木質便橋。一根5米左右的圓木一剖為二,將剖面平行放在小溪上,就成了通往四合院的唯一通道。
木橋左邊,連接著一段青石板台階,爬上台階,四合院的大門展現眼前,左邊是一片空地,右邊是房間。
空地上散落著眾多殘石,證明著這裡曾為房基。右邊的房間內,70歲的金啟香老人正在家裡看電視。
“正門外,原來有兩個石獅子。”金啟香扒開屋檐下堆放的木柴,指著一塊損壞的石墩說。
13歲時,金啟香就嫁到了曹家村,她見證了四合院的變化。
金啟香說,在門口的石柱下曾有一對做工精美、造型獨特的石獅子。可是現在看到的只有門口左邊的一只無頭獅,而右邊那一只早已不知去向。
院內,寬闊的院壩內雜亂地放著木柴。
正堂左右擺放的長條板凳上,各坐著一位老人。
正堂為三間,左右兩側也是三間。在院內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座房屋建築是典型的清朝流行式樣。
而此四合院與別的四合院的區別是它的堂屋設置是通堂,通堂一般作為審案和判案用,只有有官家身份的人戶才可以這樣修建房子。
正堂左側有六扇完整的窗戶,右側僅有五扇,其中掉落一扇窗戶的地方,掛著一只蜂桶。
四合院左側房屋的木質窗棂上,雕刻有喜鵲、麒麟……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這樣的工藝,今天很難看到了。”宋甘文說,四合院的設計和做工,都堪稱技藝精湛。
據宋甘文出示的資料顯示:楊家大院坐北向南,東西長24.58米,南北寬26.46米,建築面積676平方米,房基台階用條石圍砌,正廳、左右廂房、門廳構成四合院,門、窗雕刻花草、動物圖案,正廳面闊三間26.46米,進深9.3米,通高7.5米。廂房面闊三間24.58米,進深8.2米,通高7.5米,均為木結構抬梁式,穿斗式梁架,懸山頂,小青瓦屋面。院壩用青石鋪地,南北寬10.2米,東西長9.2米。
“該大院為研究茶馬古道歷史及清代房屋建築和社會文化提供了實物資料。”宋甘文說,此四合院被列入寶興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除了建築外,最讓人稱奇的要數四合院裡面三塊匾額。”明成蓉說。
在四合院的左上方掛有一塊匾,匾上題著“清白風家”四個剛勁有力、筆型如刀的大字。
“這塊匾上字體的內側均由金粉鑲嵌而成,曾有人用尺量過,金粉的厚度足足有兩毫米。”71歲的苟全珍,正坐在匾下的木凳子上休息。苟全珍曾接待過前來考察與參觀的來訪者,經常為來人講解匾額的內容和歷史。
房屋的右邊屋檐下,80歲的胡明玉指了指上方的窗戶和匾額說:“這裡也有。”
順老人手指的方向,破損的窗棂上,掛著四五個蜂桶,蜜蜂在“福祿鴛鴦”的匾額旁飛舞。與“清白風家”匾額一樣,“福祿鴛鴦”匾額也由金粉鑲嵌而成,古樸,大氣。
另外,正堂上方曾掛著一塊匾額,名叫“喜渡鵲橋”,現已斷為幾塊。
古老的匾額帶著歲月的煙塵懸掛在房梁上,拂去時空的塵埃,當年的榮耀、輝煌又再現在世人面前。
推薦閱讀:
青海斗後宗古城遺址
嘉善陸家廳
嘉善金氏後廳
嘉善城址
如何保護好四合院,如何讓四合院內的精美窗棂和匾額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護。成了宋甘文和楊紹泉焦慮的問題。
當前,宋甘文和楊紹泉除了告訴四合院居民要保護好原有遺存外,自己也在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同時,他們也希望有更多的專家學者提出相關建議,幫助他們保護好深山裡的古老遺存。
推薦閱讀:
青海斗後宗古城遺址
嘉善陸家廳
嘉善金氏後廳
嘉善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