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楊家峪旅游開發拆遷被指破壞文物
日期:2016/12/16 18:44:26   編輯:古代建築“都拆了。你們要是再不來,就啥都看不到了!”2007年11月8日上午,民盟盟員謝遠京第二次來到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的楊家峪村,村民們惋惜地對他說。
今年8月份,謝遠京第一次來到楊家峪,無意中得知這裡因旅游開發將進行拆建的消息,沒想到兩個月後,就已經有二十七八處房子被拆除。
而開發商是否能夠像原來承諾的那樣“修舊如舊”,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古村楊家峪:曾是京西保存最完好的村落之一
西出京城86公裡,有一個千年古村——楊家峪。
據明代一殘碑記載,該村始建於遼代,最初為楊姓族群部落,最興旺時在清末民初,當時人口也不過百戶。楊家峪自古便是遠近聞名的耕讀之村,有“長壽村”、“明清古建築村”等諸多美譽。
由於幸運地在抗日戰爭期間避過戰火,楊家峪是齋堂鎮古建民居中保存最完好的村落之一。村內有供奉龍王、樹王、蟲王的廟宇和保存完好的貞節匾,而升官喜報、炕上書桌、碾房題字等古跡更是體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村裡很多房子都是青磚四合院,而且大部分都有著一兩百年甚至更長的歷史。
楊家峪是門頭溝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區政協的一位特邀撰稿員還曾經寫過一本書——《千年古村楊家峪》。村民們說,很多抗戰題材的影視劇都是在這裡拍攝的,比如電影《八路軍》等。
院子裡曬太陽的老人,守候著這座有近兩百年歷史的四合院。它雖已頹敗,卻仍不失精美。
盟員謝遠京:攝影中了解到千年古村即將被“開發”
今年60歲的謝遠京是北京市朝陽區民盟農業部支部盟員,也是一位攝影愛好者。看到“影友”拍攝的照片後,他驚歎於京西古村楊家峪的美。今年8月的一天,謝遠京慕名來到楊家峪。正在拍照時,旁邊的人提醒他說:“再過幾個月,你就拍不了了,到時候進來可就要收門票了,這地方我們公司買下了。”謝遠京一驚:“這是人家的村子,你們怎麼能買下呢?”
為了拍日出,謝遠京當晚住在村裡一位老鄉家。和老鄉們閒談時,謝遠京了解到,這個古村落已經被某集團購買,要進行旅游開發,並計劃將村民全部搬遷至齋堂鎮。
和中國許多貧困山村一樣,楊家峪的青年人都選擇了外出打工。自1995年村裡唯一的小學被撤辦後,學齡兒童也隨父母離開了這裡。現在,村裡有戶口的共有75戶,但長住戶只有十幾戶,而且多是5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主要靠退耕還林的供應糧和房前屋後的菜地維持生活。因為擔心搬到鎮上後的就業和生活問題,很多人不願離開。
回來之後,謝遠京立即撰寫了一則反映情況的信息,並通過民盟組織報送到全國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