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廊橋圓夢:重現“前世今身”

廊橋圓夢:重現“前世今身”

日期:2016/12/14 12:55:3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從華蓥河東部觀看五星橋。

 五星廊橋中間的大道。

    在四川與重慶接壤的廣安華蓥河火燒灘上,一座橫跨兩省市的石拱橋是當地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半年前,在經歷兩百年風雨之後,這座同屬兩省市文物保護單位的五星橋終於迎來全面整修。

    目前,廣安華蓥五星廊橋已整修完畢。華蓥市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五星橋對於整個西南地區橋梁建築來說,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橋史

    陽光透過橋孔,好似5顆星星


    五星廊橋位於華蓥市慶華鎮寶馬坎村與合川區雙槐鎮雙門村交界處,由於年代久遠,頗具古韻,常有外地人專程前往觀看。

    有意思的是,由於該橋位於兩省市交界處,以橋中為界,橋南屬重慶市管轄,橋北屬四川省管轄,故又其稱為“界橋”。

    據《華蓥市志》、《合川縣志》記載,五星橋始建於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至今已有191年的歷史,整座橋由5個石拱組成,每孔淨跨度達8.8米,橋上是硬山式穿斗木結構廊房建築,17柱16開間。按照當地人的說法,每當朝霞或夕陽映照,河面波光粼粼,透過石拱從5孔折射到水面上,好似5顆閃亮的星星,因此廊橋名曰“五星橋”。

    五星廊橋特別之處在於,橋房相重,房下有橋,橋上有房,房中有道,不僅可以行人,還可以為行人避雨、遮陽、擋風,亦作集市貿易。華蓥市文物管理部門相關人士表示,古代人建橋大多建橋不建房,如果有橋房連建的不在鄉鎮旁就在市鎮裡,而五星橋則處在山野之間,實為難見。

    橋危

    年代久遠,古橋不堪重負

    直到2012年底,五星廊橋上仍有5戶人家居住,經營小百貨或醫療診所。不過,經歷近兩百年的風雨之後,五星橋雖基本保存完整,但各項建築已略顯陳舊,加之橋身負荷較大,石橋有些不堪重負。

    2007年,五星橋被命名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兩年後,重慶市政府也將其納入“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華蓥市五星橋維修保護設計方案》在四川和重慶文物主管部門順利通過。

    2011年,重慶合川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對橋上居住的兩戶重慶籍居民進行了勸搬,2012年,華蓥市文物管理所對3戶四川籍的居民實行了補償搬遷,至2012年底,橋上所有住戶全部撤離完畢。

    護橋

    川渝出資,古橋迎來大修

    今年3月29日,華蓥市、合川區派出代表共同招標,與文物古建築工程公司簽訂五星橋維修合同,70余萬維修費由川渝兩地文物部門平攤。

    從今年4月起,川渝兩地文物部門開始對五星橋進行全面“體檢”、整理、修繕,重新更換了廊橋頂部陳舊的青瓦,對廊橋上的房屋進行拆除,再按照原樣進行修復,並在過道內新增了頂柱和防護欄。

    目前,整修完畢的五星廊橋中間為大道,可過八抬大轎,允許摩托車同行。橋上置廊坊,東西朝向,17柱,橋上建築物乃穿斗梁架,單檐,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

    【五星橋名片】

    據《華蓥市志》、《合川縣志》記載,五星橋始建於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至今已有191年的歷史。橋長60米,寬6米,高5米,橋面近4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8平方米,保護范圍800平方米。整座橋由5個石拱組成,每孔淨跨度達8.8米,橋墩寬3米,自河底至橋面均用方石砌成。橋面建有16間石木結構的房屋,每間房高4米,面積均在12平方米,面積400平方米。橋上是硬山式穿斗木結構廊房建築,17柱16開間,橋上過道寬3米,由碧瓦遮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