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墓葬群
日期:2016/12/14 12:30:1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高句麗墓葬群
高句麗墓葬群主要包括了幾組墓和一些獨立的墓,其中大多都是高句麗帝國晚期的墳墓。在這個地區發現的半數以上的墓群是高句麗帝王、皇室成員或是貴族的墓。迄今為止,在中國和朝鮮發現的墓中超過90%以上的墓繪有壁畫,這些壁畫精美細致,反映了那個時期的一些生活狀態和風俗習慣。它獨特的墓葬風俗對其周邊的區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主要分布在吉林集安市境內以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1號陪冢。歷史上存在了705年的高句麗少數民族在這裡留下了大量的歷史遺跡。句麗王城外現存近7000座高句麗時代墓葬,堪稱東北亞地區古墓群之冠,古墓壁畫中發現的八卦圖最近被確認為中國最早的八卦圖實圖。古墓群中以將軍墳、太王陵為代表的14座大型高句麗王陵及大量的王室貴族壁畫墓,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高句麗的歷史發展進程,也是高句麗留給人類的彌足珍貴的文化、藝術瑰寶。
高句麗王城文化遺址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國內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貴族墓葬(26座)。國內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巖城)是高句麗早中期(公元1-5世紀)的都城,其特點是平原城與山城相互依附共為都城。位於集安市的高句麗古跡,是奴隸制國家高句麗王朝的遺跡。在集安市周圍的平原上,分布了一萬多座高句麗時代的古墓,這就是聞名海內外的"洞溝古墓群"。其中太王陵、將軍墳和千秋墓等規模宏大。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考古工作者在集安、桓仁陸續發掘了多處高句麗王城和貴族墓葬遺跡,對部分遭受自然損害的王陵進行維修,高句麗豐富的文化內涵,輪廓逐漸清晰。
此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十二座王陵、二十六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一號陪冢,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和遼寧省桓仁縣。
世界遺產委員會委托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對高句麗項目的考察評估結論認為,高句麗項目符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六個標准中的五項。包括:它體現了人類創造和智慧的傑作;作為歷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漢民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風格獨特的壁畫藝術;它也體現了已經消失的高句麗文明;高句麗王朝利用石塊、泥土等材料建築的都城,對後來產生了影響;它展現了人類的創造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