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剡溪杏花村 嵊州崇仁古鎮紀行

剡溪杏花村 嵊州崇仁古鎮紀行

日期:2016/12/14 13:03:5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來到越劇的故鄉——浙江嵊州。嵊州隸屬紹興,從紹興市到嵊州之西的崇仁古鎮,約有100公裡的車程,自駕時間需1個半小時。了解到有關崇仁古鎮的簡短信息,又去網上搜索,我們便借紹興之行,專程去崇仁古鎮游走。


    崇仁鎮口的“太平菱塘”

    李白曾經寫道:“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這裡的“剡溪”,就是流經嵊州的曹娥江干流。崇仁古鎮原名“杏花村”,現常被人呼作“剡溪人家”。北宋熙寧年間,受皇帝敕封的義門裘氏從婺州分遷此地。裘氏以崇尚仁義為本,故名其地為“崇仁”。


    剡溪人家

    自南宋以降,崇仁出過不少人才,單裘氏一族,就有4個進士,38名舉人,仕宦者達數十人。到了近現代,越劇創始人之一馬潮水,“越劇皇後”筱丹桂、“金嗓子”傅全香的師父裘光賢,圍棋國手馬曉春及其開蒙業師董樟根等等,都是崇仁地方人,還出了個“東南一英傑”王金發。


    小巷·古井·老人

    如今的崇仁古鎮,尚未得到開發修繕,因此顯得古舊破落。但對攝友、驢友而言,原生態的古鎮是他們最為心儀的地方。走進古鎮,踏上有點硌腳的卵石路,就是踏進陳舊的滄桑,步入泛黃的卷帙。在他們眼裡,原汁原味的古鎮最能體現一個字,那就是“真”。眼前的崇仁古鎮,就是這樣一個小鎮。



    崇仁古鎮的建築風格在此可見一斑

    崇仁的“真”,在於它至今仍保留著原生態的龐大的古建築群,雖經栉風沐雨千年,但古鎮風貌依舊。最值得流連的是連片成群的古建築,這些建築頗具宋朝遺風、明清特色。走進建築群內,廟宇、祠堂、古戲台、民居、牌坊、藥鋪、店房、橋梁、池塘、水井等等,一應俱全。古鎮以玉山公祠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門就有100余座,台門之間用跨街樓鉤連,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體現了先人“分戶合族、聚只一家”的遺風。

    這裡要說說“台門”。在紹興,凡是比較像樣的房屋,都可稱作台門。查閱資料得知,台門的命名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一是以姓氏命名,二是以官職命名,三是以開過的店號命名,四是以方位命名。這和北京胡同的命名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個台門的門洞是“外方內圓”

    崇仁古鎮台門的格局大小不一。孤立地看,有些大台門建築恢弘,體現出“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氣勢,頗有山西“王家大院”、“喬家大院”的風范;有些小台門則建築簡陋,其格局類如北京的四合院。山西大院和北京四合院關起門來,就是一個“獨立王國”,與鄰家可以“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崇仁台門則不然,戶與戶之間雖有圍牆相隔,但又有門洞相通、走廊相連,屬於“隔而不隔”的建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