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明代壁畫藝術之最 如何躲過十年浩劫
日期:2016/12/14 12:53:2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法海寺坐落在石景山區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群山環抱的翠微山南麓,建於明正統四年,正統八年建成,其重大價值和精華是大雄寶殿內保存下來的大型壁畫。現存壁畫分布在大殿的扇面牆、後檐牆和東西山前,所繪內容全部是佛教世界中的景物。有十方佛眾、菩薩諸天、飛天侍女、動物花卉等等,面積達236.7平方米,據寺內石刻記載,壁畫是由明代宮廷畫師所繪,其繪制手法高超,用料精細講究,為明代壁畫藝術之最。
法海寺在明清之際就日漸衰敗,到了民國年間,更是屢遭破壞,大殿內壁畫年久塵封,無人護惜。日軍侵華期間,大量砍伐松柏,殿堂房捨破舊不堪,後殿倒塌,已成瓦礫廢墟。新中國成立後,各級政府和專家學者非常重視法海寺的壁畫保護。
小釘子驚動人民政府
1950年4月初,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在參觀壁畫時發現壁畫上釘有釘子,當即以中央美協的名義函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經核實,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迅速於4月14日發函北京市人民政府要求“設法保護”,並附中華美協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葉淺予先生意見四款。與此同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徐悲鴻先生驚悉法海寺壁畫的保存現狀,擔心壁畫再有閃失,立即上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4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根據徐悲鴻院長的反映,由部長沈雁冰簽署,再次向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公函,提出了保護壁畫的具體意見,要求“已經釘的釘子就不用拔出,未釘死的輕輕地把它釘進去,以免拔出時再毀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公函(50)文秘字第二九二號)。
吳大爺勇退紅衛兵
後來北京九中剛建學校,教室、校捨非常緊張,全體師生擠在法海寺內,不得不暫時借用大雄寶殿作為教師辦公室。學校為了保護壁畫,特意用荊條編制壁畫護板放在壁畫前面,使壁畫與辦公室之間留有一隔離地段,避免碰損珍貴壁畫。
九中有一工友名叫吳效魯,人稱“吳大爺”,1950年調九中工作。“文化大革命”中,“紅衛兵”手拿刀斧棍棒,要吳大爺打開殿門,“破除四舊”,他們准備砸毀塑像,鏟除壁畫。吳大爺拿起一把柴斧,站在牆下,以生命保護壁畫,無奈之下紅衛兵只將塑像砸毀,但珍貴的壁畫保住了。
投巨資修復壁畫之最
1988年,法海寺及壁畫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珍貴文物,政府部門曾多次投資對法海寺進行維修和保護。2001年以來,市區兩級政府投資兩千多萬元,完成了法海寺藥師殿、藏經樓復建工程、人文奧運修繕工程和壁畫復制工程。此次修繕是法海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基本恢復明代初建時的寺廟建築格局。目前,法海寺雖經歷560多年的滄桑歲月,但現存部分殿堂和大殿內十鋪壁畫仍是明代原物,至今仍保存完好。
推薦閱讀:
北京圓明園重建之爭波瀾再起
城市化進程不能丟掉傳統文化
長春東安屯發現解放前“碉堡”?
廣州規劃局加強歷史建築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