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煙台崆峒島燈塔

煙台崆峒島燈塔

日期:2016/12/14 12:52:0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煙台崆峒島燈塔

圖片來源:水母網

煙台崆峒島燈塔

圖片來源:水母網

    崆峒島位於煙台市芝罘區東北海域,離煙台口岸約5海裡。清代雍正年間煙台東郊沿海前七夼、清泉寨等8村8戶人家遷居島上,始稱“八家島”。後因四周環水,超塵絕俗,有如世外桃源,改為“空洞島”,經雅化美名曰“崆峒島”。

    崆峒島燈塔位於崆峒島北山之巅。最初采用反射定光燈,燭光約1000支,光緒卅一年(1905年)撤換。煙台英國領事記載:“一個建築良好的燈塔,最近已在煙台對面崆峒島最高處建立起來,它花費了中國政府2700鎊,在20裡外可以清楚看見它的燈光。”該燈塔建於清代同治五年(1866),由英國人福萊爾設計並監建,最初以東海關稅務司盧遜(英)命名,故稱盧遜燈塔,又稱煙台山燈塔,後因煙台山燈塔建成,始改今名。崆峒島燈塔的建設,最初由登萊青道及東海關提倡和籌款修築,但其最後的全部竣工,則是由海關總署總稅務司赫德的插手才得以完成的。燈塔建成時,東海關海務科尚未成立,海關稽查員輪流進行燈塔管理,直至清代光緒元年(1875)“始由海關指派正式燈塔管理員專司其事”。

    崆峒島燈塔原來外飾紅白二色橫紋,為海關所設最早航行標志之一,燈塔高7米,由基座、塔身、燈位組成,基座以9層花崗石條石砌築,高3米,周長15.5米,外側輪廓呈弧形,從下而上收分,有敦實感。西側辟長方門,門上橫額陰刻“AD1867”,塔東南50米處,原為福萊爾及燈站員工的住址,系磚木結構,庑頂,南有外廊。保存完好。目前仍為航道局管理燈塔的職工使用。199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45年8月煙台首次解放後,10月16日偽軍張立業部與王子善部約3000余人,乘汽船13艘,侵占崆峒島,掠奪民船7艘,並將漁民10余人投海淹死。為消滅這股偽軍,煙台警備區獨立團及特務營及煙台工人糾察隊1200余人,在獨立團副政委常勇和副團長王旭率領下,分乘8艘汽船,10余艘帆船及舢板,組成陸海戰斗隊。在10月29日凌晨兵分兩路向崆峒島發起總攻,他們首先占領崆峒島西南高地望魚台,繼而集中兵力沿崆峒島村攻占燈塔,以居高臨下之勢橫掃全島,經過20余分鐘的激戰,全部殲滅偽軍,獲得大勝。

推薦閱讀:

煙台東海關稅務司公署舊址

煙台英國領事館舊址

滕州龍泉塔

棗莊牛山孫氏宗祠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