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星火燎原處——山西國民師范舊址
日期:2016/12/14 12:50:4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山西國民師范舊址
“這裡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犧牲救國同盟會,成立了黨領導的山西第一支抗日武裝隊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0月16日上午,在位於省城五一路的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裡,講解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國民師范猶如山西革命運動的搖籃,來自全國各地的進步青年4700余人曾在這裡接受過培訓,走出了共和國80位將帥,被譽為“大革命時期的黃埔軍校”。
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始建於1919年6月。閻錫山創辦國師的初衷,完全是為實現他在山西的長期統治打算的。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裡很快成為傳播進步思想、宣傳馬列主義、發展黨團組織的堅強陣地。特別是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國師就像一部播種機,把千萬顆革命的種子撒向了全國各地。
早在1924年,由國師進步學生梁其昌、韋思恭、紀秀川等就秘密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次年,山西黨組織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國師支部,後又設立了中共太原北部委。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徐向前、薄一波、程子華、王世英、李雪峰等都是在這裡受到馬列主義的啟蒙教育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6年國師停辦後,在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以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的名義,舉辦了“軍政訓練班”“民訓干部教練團”“犧盟會特派員訓練班”以及由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主辦的“游擊干部訓練班”等許多抗日軍政干部訓練班,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周小舟等領導先後在此給學員講課。據介紹,抗戰開始後,全省105個縣全部建立了黨組織,有70個縣長是共產黨員,全省犧牲救國同盟會及下屬各抗日團體成員達到300萬人,為後來共產黨、八路軍首先在山西創建抗日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發展壯大抗日民族力量,1937年8月1日,我黨又在這裡建立了以軍政訓練班學員為骨干的山西新軍的第一支部隊——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之後,以決死隊為主體的山西新軍經過整編,正式加入了八路軍的戰斗序列,參加了百團大戰、沁源圍困戰及各次反“掃蕩”戰役和戰斗,在山西的抗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作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近年來,紀念館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就在記者采訪的時候,遇到了專程從廈門前來參觀的高群,他一邊仔細地看著陳列資料,一邊激動地告訴記者:我父親曾經是這裡的學員,這次來就是專門看看父親當年生活和學習過的地方,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走出陳列室,舊址辦公樓的前面3位工作人員正表演快板書《山西女兵連》,副館長楊芸興奮地告訴記者:9月下旬,在由中國博物館協會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博物館、紀念館宣教工作研討暨特色宣教形式展演活動中,紀念館自編自演的小型情景劇《烽火國師》,在全國300余家紀念館選送的節目中脫穎而出,與其他14家單位選送的作品成功入圍最終表演比賽,擴大了紀念館在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度。今後,《烽火國師》將作為紀念館參觀前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