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歎為觀止的古代藝術——疊澀

歎為觀止的古代藝術——疊澀

日期:2016/12/14 13:21:0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疊澀是一種古代磚石結構建築的砌法,用磚,石,有時也用木材通過一層層堆疊向外挑出,或收進,向外挑出時要承擔上層的重量。疊澀法主要用於早期的疊澀拱,磚塔出檐,須彌座的束腰,墀頭牆的拔檐。常見於磚塔、石塔、磚墓室等建築物。 

歎為觀止的古代藝術——疊澀

歎為觀止的古代藝術——疊澀

    疊澀和殼穹窿有很大區別.疊澀頂形式很多,有對角脊,多角形和圓形穹窿等.以磚或石料層層向外出跳跨空的砌築方法,也指用此法砌築成的構件。常用來砌築檐口、須彌座(見石作)、門窗洞口和穹窿等。 

歎為觀止的古代藝術——疊澀

歎為觀止的古代藝術——疊澀

    早在公元前14世紀建造的阿托雷斯寶庫所運用的就是一個直徑為14.5m的疊澀穹窿。中國疊澀砌築方法的最早實例見於河南襄城茨溝漢墓墓頂。當時以此法砌成外形與拱殼穹窿相同的頂蓋,情況與亞平寧半島上古代埃特魯裡亞人用疊澀砌法摹仿拱券和穹窿類同。 

歎為觀止的古代藝術——疊澀

歎為觀止的古代藝術——疊澀

    唐、宋、遼、金時期普遍采用疊澀墓室頂蓋。從北魏到金代一直是用疊澀方法砌築磚石塔檐口。在磚塔的門窗上也有用疊澀尖拱的做法,如五代末期的蘇州雲巖寺塔(虎丘塔)、宋代開封祐國寺塔等。明代清真寺的窯殿中也仍沿用疊澀穹窿。 

歎為觀止的古代藝術——疊澀

歎為觀止的古代藝術——疊澀

    疊澀還用於砌築磚建築的室內天花藻井、塔頂和室內外承托裝修的部位。也有學者認為,疊澀穹窿是人類對擴大室內空間要求的反映。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