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福建翠郊古民居

福建翠郊古民居

日期:2016/12/14 13:13:3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福建翠郊古民居

鳥瞰福鼎翠郊古民居,氣勢果然恢弘

    白琳工夫是閩東三大工夫之一。翠郊古民居的主人吳氏正是以經營白琳工夫發家的。

    距離福鼎市區40公裡遠的白琳鎮翠郊古民居,糅合了圍式客家土樓結構和江浙一帶白牆灰瓦的民宅樣式,三進院落,規模比山西喬家大院還大一倍,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由360根木柱支撐而起,共圍出24個天井、6個大廳、12個小廳,共有房192間,總占地面積1.398萬平方米,就單體建築而言,可謂江南第一大古民居。

    這座古民居既模仿皇家宮殿恢弘氣勢,又采納江南民居精雕細鑿的樣式,保存基本完好。古宅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歷經13年,耗費白銀64萬兩,光在同一時辰立360根木柱子就動用了1000多人。

    院內建築糅合了北方封閉的四合院與南方開放式庭院的特點。一樓嚴實的四合院間以天井相連,兩旁花牆上以花窗借景,牆外花草忽隱忽現,流溢出含蓄之美。二樓走廊上的雙層推拉窗,虛實相見,裡一層是緊閉的實窗,外一層是虛掩的漏窗,顯得剛柔並濟。梁、柱、窗、門皆飾以木雕圖案,人物、花卉、祥禽、瑞獸,皆栩栩如生。

    沒有油漆粉飾,只有原木搭建,整座建築凝重而不失輕巧,端莊又不失調皮,全然是一派素面朝天的景象,更透出一股淡雅的書卷氣息。清朝大學士劉镛與吳家關系甚密,曾贈其“學至會時忘粲可,詩留別後見羊何”的楹聯,寄望朋友間讀書有成,友誼長存。

    至今,古民居還保留著宋代大詩人蘇轼親筆題字的筆筒、清代宮燈等珍貴文物,保留著斗雞、布袋戲表演等傳統習俗。

推薦閱讀:

巧奪天工的江西浒崦古戲台

印度神秘廟宇克久拉霍西廟群

木雕工藝為仿古建築增色

廣東河源客家“圍龍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