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鶴園角北帝廟

鶴園角北帝廟

日期:2016/12/14 13:11:0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宋元遺址出土及沙中線興建,令一向被外界忽略的九龍城史跡再次引起大眾關注。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九龍城有很多地標已經消失。以廟宇為例,現存只有紅磡觀音廟、鶴園角北帝廟、土瓜灣天後古廟,以及一座剩下門框的上帝古廟,但過往區內廟宇不只此數。

    土瓜灣有一條北帝街,以“北帝”為名,但今天在街上看不見北帝廟,附近的譚公道亦沒有譚公廟。海灣對出原有一座小島,名“海心島”,島上有龍母廟,又名“海心廟”,四周怪石嶙峋,曾幾何時是市民常到之處。但一九六四年進行填海後,小島與陸地相連,辟成公園。島上的“魚尾石”雖仍保留,但龍母廟遷至下鄉道的天後古廟旁邊重建,現今只能從舊照片中回憶海心島和海心廟的景象。

    青州街與馬頭圍道交界原有一間坐落於小丘上的北帝廟,一九二一年政府開辟道路而拆卸。八年後,庇利船廠一名管工倡議於鶴園角重建(今北拱街與馬頭圍道之間),使北帝香火得以延續。

    昔日的古瑾圍(後來的馬頭圍)有一座建於乾隆年間的上帝古廟,現存的門柱刻上:“真義著千秋,煌煌氣象;武功昭萬古,赫赫聲靈。”可知該廟供奉“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即北帝,古代視為北方之神。九龍城先後出現多間北帝廟,反映北帝信仰盛行。是否因為宋朝有皇帝自北方南來,以致民眾都喜歡崇拜此神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