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揚州大明寺——鑒真東渡前傳經授戒地

揚州大明寺——鑒真東渡前傳經授戒地

日期:2016/12/14 12:42:3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大明寺

鑒真紀念堂

    古城揚州北郊,蜀岡如臥龍般蜿蜒綿亘。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岡中峰之上。唐天寶元年(742年),名僧鑒真東渡日本前,即在此傳經授戒,該寺因此名聞天下。

    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於一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淨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

    大明寺古剎名僧輩出,其中唐代律學大師鑒真最為著名。鑒真東渡日本前,曾為大明寺住持。

    鑒真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盛唐時期,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特別是一衣帶水的日本,不斷派遣使節、留學生到當時的長安學習,吸取唐代的文化。其中日本赴唐留學僧人榮睿、普照等,根據日本政府的意願和日本佛教界的委托,在唐留學期間,注意物色與聘請高僧去日本傳戒授律。他們聞及鑒真是當時的律學大師,於唐天寶元年(742),由中國僧人陪同南下揚州,聘請鑒真赴日傳法。鑒真抱著“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的獻身精神毅然發願赴日。從唐天寶元年(742年)起,先後十余年,歷盡艱險,至第六次東渡成功,將我國佛學、醫學、語言文學、建築、雕塑、書法、印刷等介紹到日本,為發展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鑒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於唐廣德元年(763年)病故於日本奈良,終年76歲。

    他在日本的10年中,為日本建立了律宗,並對日本的《大藏經》進行了校正。他還將中國的建築和雕塑藝術介紹給日本。在他親自設計和主持下,在日本奈良建造了“唐招提寺”。此外,他還治愈日本光明皇太後的眼疾,又親自以嗅覺鑒定藥物,向日本人民介紹了醫學知識,交流了我國的佛學、語言、文學、建築、雕塑、書法、印刷術等科學技術,促進了日本文化的發展,被日本人民譽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在日本唐招提寺內供奉著鑒真坐像。1980年坐像曾回到中國的北京、揚州展出,歷時近一個月。

    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築是鑒真紀念堂,是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為紀念鑒真法師圓寂1200周年而建造的。

    1963年鑒真圓寂1200周年,中日雙方商定,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我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和日本佛教首領大谷瑩潤分別代表兩國鑒真紀念委員會,商定在此建造紀念堂,1973年動工,1974年竣工。

    它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由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設計,共包括碑亭、長廊和紀念堂三部分組成,總面積達七百平方米。碑亭內聳立著漢白玉須彌座橫碑,正面為郭沫若所書“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背面為趙樸初撰書紀念鑒真圓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頌辭。院中立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所贈石燈籠。正堂仿鑒真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金堂,紀念堂正中供奉著鑒真法師坐像,這尊坐像是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鑒真像,用楠木雕刻干漆夾纻而成。坐像前有一只銅香爐,為日本天皇所贈。紀念堂門廳對面原為晴空閣,現為鑒真生平事跡文物史料陳列室。

    大明寺的文化底蘊十分豐厚,歷朝歷代不乏麗辭華章。山門外東偏壁上,面南嵌著一方石刻,上有擘窠書“淮東第一觀”五字。此碑石立於清雍正年間,由揚州知府高士鑰提議,用宋代著名詩人秦少游贊頌大明寺景觀的句意書刻,字由金壇書法家蔣衡書字。

    北宋時,揚州屬淮南東路轄區,著名文學家蘇轍(子由)與秦觀(少游)暢游大明寺,作詩唱和。秦少游詩末句為:“游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自此,大明寺景區為“淮東第一觀”而名聞天下。

    清代,雍正帝曾為大明寺題聯:“萬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風隨禅錫鳴。”乾隆題聯:“淮海奇觀別開清淨地,江山靜對遠契妙明心。”

    大明寺東側晴空閣北院東廊壁上,嵌有清代著名書法家鄧石如的篆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碑刻,乃國內罕見的篆書之寶。書寫這部心經時,61歲的鄧石如住在山寺月余,每日薰沐素食,躬親監刻,以示脫俗。此碑書刻精湛,章法雄渾,是鄧石如的第一傑作。在大雄寶殿的東廊南壁上,還嵌有鄧石如的篆書石刻一方:“豈有文章驚海內,更攜書劍客天涯。”亦為鄧氏石刻珍品。

    2006年5月25日,揚州大明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推薦閱讀:

錢波全家福诠釋“古建風水師”

防治白蟻 遂寧古建築全面“體檢”

南陽萬興東大藥房 中華百年老字號

昆明542歲大德寺雙塔“康復治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