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莊園 畢節瑰寶
日期:2016/12/14 13:13:5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畢節是一個歷史悠久,民族文化十分豐富的地區,也是貴州歷史文化發展序列最為清晰的地區。從歷史遺物遺跡上看,有新石器時代的威寧中水雞公山房屋遺址、商周時期的七星關青場房屋遺址、漢代的赫章可樂遺址官衙遺址、以及後來的大方慕俄格城堡遺址、九層衙門,都獨具畢節古建築的特色。
畢節現有古建築近400處
4月20日,畢節市文物局局長鄭遠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畢節現存古建築大多是明末清初建築。
據不完全統計,畢節市境內現有古建築近400處,包括佛寺、道觀、儒學、祭祠、會館、書院、衙署、古道、古塔、民居以及橋梁建築等。
其主要分布於歷史上建制較早或地處交通要道的織金、金沙、黔西、大方、七星關、威寧等縣區。除金沙作為歷史上的商業古鎮外,其他的縣城均建有文廟城隍廟、財神廟、關帝廟、藥王廟、以及各地的會館,如萬壽宮、三楚宮、陝西會館、川祖廟、天後宮、江西會館等。
鄭遠文認為,古建築作為凝固的歷史,在歷史、藝術、科學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價值。
彝族土司莊園被譽為瑰寶
說到古建築,在畢節,不得不說彝族土司莊園。
鄭遠文說,彝族作為在黔西北地區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的民族,從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開始,彝族中的阿哲氏正式成為貴州西北部的統治民族,直到清朝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結束,時間長達1474年。
在1400多年的統治歷史中,彝族統治者建立了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創造了頗具特色的民族建築文化。
彝族土司莊園建築建築形制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木結構為主的水西式土司莊園建築;另一類是以夯土牆木屋架為主的烏蒙式土司莊園建築。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在整個莊園布局中,分公共活動區域(即主人、僕人、家丁、兵庸共同使用)、家人活動區域(即只有主人和傭人使用)。並設有高大的圍牆和為數不等的碉樓、觀察孔、射擊孔作為防御設施,以外圍牆和內圍牆控制人的等級活動范圍。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屯土司莊園為代表的黔西北彝族土司莊園,被稱為民族建築的瑰寶。
“五古”保護讓古建築獲新生
對古建築的保護,是畢節全面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鄭遠文說,畢節政府自1985年以來,就啟動了文物建築的保護修繕工作,畢節的紅色文化“三舊址”就是成功的典范。
特別是2010年初原畢節地委、行署提出的畢節地區歷史文化“五古”(即古城、古鎮、古村(寨)、古建築、古驿道)保護建設工程,將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弘揚從職能部門的層面提升到當地政府工作的層面。
這一重大工程的實施,是畢節試驗區全面保護搶救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弘揚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的重大舉措。
“五古”保護建設工程實施以來,已維修、修繕了12處文物古建築。隨著畢節“五古”保護建設工程的不斷推進,畢節的歷史文化遺產將得到全面的保護和合理的利用。
推薦閱讀:
客家圍龍屋與圓土樓之異同
泉州別具特色的貝飾古民居
藏式住宅
西藏最古老的古堡群——秀巴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