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獨特鹿石遺存現身三海子

獨特鹿石遺存現身三海子

日期:2016/12/14 12:40:2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位於新疆青河縣東北部查干郭勒鄉阿爾泰山分水嶺的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遺址群,2013年曾誕生了一項重大考古發現。

    近日,記者獲悉,三海子考古隊發表了進一步的研究成果——《新疆青河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遺址群考古新收獲》。

    據悉,2001年6月,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遺址群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國家文物局、新疆文物局的批准,2013年6月2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阿勒泰地區文物局和青河縣文物局組成的考古隊首次對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遺址群開展考古發掘。對此次發掘,《中國社會科學報》曾於2013年7月31日刊登報道《三海子遺址群初揭神秘面紗》。

    三海子地區西與蒙古國接壤,海拔2700米,總面積達596.16平方公裡,大致呈東南-西北方向,在南北長32.4公裡、東西寬18.4公裡的范圍內,有邊海子、中海子、花海子三塊大小不一的谷地。海子,在蒙古語中為“湖泊”之意。每個谷地中有一片水域和濕地,均由周圍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雨水下流而成。根據鹿石的風格和圖案分析,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遺址群主體的時代范圍可能是公元前8至前6世紀,個別遺存的時代可能相對較早或者較晚。

    2013年發掘的是花海子湖邊高地的一個大型石圍石堆遺址——花海子3號遺址。整個遺址東西直徑77.8米,為三海子地區第二大遺存。此次考古發掘工作還邀請了地理信息系統、古代地理環境和考古物探的專家參與。根據多學科初步的研究結果,三海子地區文化遺存的重要性被揭示出來。

    首先,遺址群規模宏大,類型豐富,保存完好。



    其次,遺址地處阿爾泰山海拔3484米的雪峰之下,東部不遠處是蒙古國境內海拔4362米的蒙赫海爾汗山,三海子是小青格裡河重要的水源地和濕地,地理生態環境在整個阿爾泰地區非常獨特,這裡環境優美,風景壯麗,水草豐美。

    再次,文化遺址在整個歐亞草原東部地區具有鮮明的代表性。三海子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存有三種。其一為十字輪輻狀石圍石堆遺址;其二是圓石圍或方石圍圓石堆形的石構遺址;其三是與這些石構遺址共存的各類鹿石。其中,輪輻狀石圍石堆遺址和鹿石最具特點。類似的遺存發現於吉木薩爾縣、裕勒都斯草原、伊犁特克斯縣和溫泉縣;在蒙古國中部和西北部、俄羅斯圖瓦薩格雷河谷地區、俄羅斯阿爾泰地區也有分布。

    再者,三海子地區的鹿石在新疆范圍內具有獨特型。三海子地區是世界三大鹿石文化圈的交流點,歐亞草原古代流行的鹿石在這裡都有發現,有些還是混合類型。三海子地區是新疆踮腳尖寫實動物風格鹿石和頂端刻槽鹿石(即頭冠狀鹿石)分布最集中的地區,這類鹿石非常獨特,新疆其他地區很少見到。

    此外,三海子遺址群是研究早期牧業宗教禮儀的重要考古資料。帶鹿石的石構遺址可能是早期游牧社會的祭祀遺址,這一地區是早期游牧社會統治集團夏季祭祀的禮儀中心,是今天了解早期游牧王國以薩滿為主導的精神世界、天文以及統治意識的重要材料。

    最後,三海子遺址群對於研究歐亞草原地區從畜牧經濟向游牧經濟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這時期游牧文化,在這個地區非常繁盛。從青銅時代末期到鐵器時代早期,正好是草原社會從畜牧經濟為主的社會向游牧經濟為主的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三海子遺址是研究歐亞草原地區社會經濟演化的重要材料,對於研究游牧化禮儀在社會復雜化過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鹿石,一般指經過人工敲鑿雕刻加工而成的一種碑狀石刻,因雕刻有鹿的圖案而得名,分布在歐亞草原一帶,是歐亞草原上的古代居民的一種文化遺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