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見古代建築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境內,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內家拳發祥地。
她以其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舉世罕見的古代建築、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玄妙絕倫的武當武術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道教理想的、天人合一的人間仙境。
分別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武術之鄉、國家4A級旅游區、世界文化遺產”殊榮。
由於群山峰林,朝向主峰,構成了一座蓮花狀形的山系,七十二峰朝大頂的壯麗景觀;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拔地而起,直插雲霄,其余諸峰爭雄斗奇,形成了以奇為主、兼有雄、險、幽、秀,絢麗多姿。
武當山“上貫天樞,下蟠地軸”,奇特的地理位置,為歷代帝王和文人墨客所注目。武當山背依秦嶺山系的大巴山,面闊江漢平原,左有宛延千裡的漢江河流,右有一瀉千裡的萬裡長江。
匯合於中原武漢的龜山、蛇山之處,形成了雙龍戲珠之狀,負陰抱陽。再從空中俯瞰,酷似與龜蛇奔屬關系。如果說風水就是風向水流山川走勢,那麼風水家謂武當山聚結了“帝王”之氣。
據史載,明永樂皇帝朱棣就在登基的第二年開始策劃在武當山大興土木的宏偉規劃。歷時十二年,修建了九宮、九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等,長達140華裡,三十三處古建築群,明詩人洪翼聖寫道:“五裡一庵十裡宮,丹牆翠瓦望玲珑,樓台隱映金銀器,林岫回環畫境中。”
武當山奇特的自然景觀,總是讓人迷戀。主要勝境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石、九井、九宮、九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構成了一幅天然古畫。
武當山由於地處華中腹地,氣候宜人,南北動植物都可以在這裡繁衍生長。春天山巒滴翠,繁花似錦;夏日風雷激蕩,雲霧缭繞;金秋林疏葉紅,滿目清新;冬時冰柱撐天,瓊瑤滿地。
武當武術是中華武術一大名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張三豐創立的內家拳,由於歷代名人的傳承和發展,太極、行意、八卦自成體系。尤其是太極拳發展極為廣泛,各具特色,形成了陳式、楊式、孫式、武式、吳式等眾多流派。
由於太極拳以養煉功、健身防身、延年益壽為宗旨,廣泛被人們所接受,是全人類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據統計,全世界習練太極拳者近五億人,武當山作為太極拳祖庭,肩負著傳承和弘揚的歷史重任。1999年5月26日,江澤民同志視察武當山時說:武當拳好,大家都要練,強身健體。
武當山,素有“天然藥庫”之稱,明代醫學家李時珍遍訪名山大川,在武當山找到了曼陀羅花,從而解決了中國外科手術麻醉劑奇缺的一大難題。
他還將武當山400多種藥材載入《本草綱目》,武當山著名的藥材有七葉一枝花、頭頂一顆珠、江邊一碗水、文王一支筆等,黃精、靈芝、金叉等名貴藥材都是當時皇宮裡的貢品。
來到武當山不僅可以游山,還可以玩水。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位於武當山下,猶如一條彩帶將武當山裝扮得格外妖娆,山水相連,互為奇觀,湖光山色,遙相呼應。
南水北調中線源頭就在這裡,明朝時期“南修武當,北建故宮”,當今時期又舉“武當南水”、“北調北京”浩瀚工程。
武當山現有景區面積312平方公裡,按總體規劃共分六大景區,東、中、西三條旅游線路,景區公路70多公裡。近年來,武當山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