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才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建築
日期:2016/12/14 11:53:4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導讀:西方建築與中式建築最大的不同是材料,西方普遍運用石頭作為建築材料,因此西方的建築氣勢宏大,並能穿越漫長的歷史保存至今。而中國人十分善於運用木材,木頭的可塑性更強,因此東方建築中榫卯解構的復雜程度是西方人難以想象的,台灣建築師李乾朗走訪了全國各地著名古建築,並且繪出一套透視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剖面圖,圖中呈現細致的古建築解構讓人瞠目結舌!
- 清康熙重建·北京紫禁城三大殿 -
明嘉靖九年始建,清光緒重建北京天壇祈年殿 -
- 紫禁城角樓 -
清康熙·紫禁城太和殿 -
中國古代有一種說法,叫“牆倒屋不塌”。這是因為建築的框架為木結構,是榫卯結合,它的優點不但可以拆裝,更在於可以調整其內力,以抵抗外力。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檩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
- 遼統和二年·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
- 遼清寧二年·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
- 唐寶歷元年·雲南大理崇聖寺千尋塔 -
- 北宋河北正定隆興寺轉輪藏閣 -
- 北宋皇佑四年·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 -
- 明萬歷三十四年·山西五台山顯通寺無梁殿 -
- 唐大中十一年·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 -
- 金·山西五台山延慶寺大殿 -
- 清順治六年·青海湟中塔爾寺密宗學院 -
- 清乾隆四十三年·新疆吐魯番蘇公塔禮拜寺 -
- 清乾隆十三年·北京香山碧雲寺金剛寶座塔 -
- 清乾隆三十二年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
(小布達拉宮)
- 唐延載二年·敦煌莫高窟96窟 -
- 明崇祯始建·新疆喀什阿帕克和卓麻札 -
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外牆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內牆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由於牆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築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有利於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於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縮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地震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牆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木結構的特點。
- 明弘治十七年·山東曲阜孔廟奎文閣 -
- 清光緒二十年·廣東廣州陳家祠 -
- 明永樂十四年·長陵祾恩殿 -
- 清同治-光緒·陝西榆林米脂姜氏莊園 -
- 清光緒十一年·福建永安安貞堡 -
很多人只把建築看作是人類社會物質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滿足我們人類的現實功能需求;為人類遮風擋雨,提供庇護場所。實際上,在此之外,建築創造出的特定空間會影響人的心理感受與本能,針織還能引起我們心靈的共鳴。
- 清乾隆三十五年福建華安二宜樓 -
- 渭北·下沉式窯洞 –- 皖南民居 -
- 清康熙二十七年平遙市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