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縣古建築保護利用向縱深推進
日期:2016/12/14 11:43:1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中安在線訊 據黃山在線報道, 黟縣以“延續文化脈絡豐富旅游業態”為切入點,全域調查古建築基本情況,梳理古建築歷史和背後的故事,探索“保護-利用-再保護”的新路徑,千方百計煥發古建築生機和活力。
該縣今年繼續深化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工程,整治提升古村落12個,保護利用古建築38處。開展西遞、宏村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行動,實施西遞胡文光刺史牌坊、宏村承志堂等8處國保古建築綜合修繕工程,完成屏山、龍江、竹柯等省保集中成片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啟動西遞、南屏古建築群消防安防工程。
著力實施古城保護提升工程,該縣先後完成了縣城古城區內所有文物古跡、歷史建築分布情況的摸底、復核和數據庫建立,完成了古城區20口古井、9處古建築、一座古橋的修繕,掛牌保護了東、西街38處不可移動文物,出台了《黟縣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辦法》,公布40處重要古建築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快推進古城交通體系建設、橫溝弦改造、直街、北街專項整治、古縣衙區域打造、體委停車場建設、古城區小街小巷整治、棚戶區改造、府前廣場區域建設、雨污水管網建設等工程。目前,直街北街改造項目第一批6幢立面改造已基本完工,第二批已完成招標並開工建設,第三批進入招標程序,第四批圖紙正在進行設計;明賢裡和桂墩裡完成項目建設方案編制;程氏宅、縣衙正堂、縣城古井群3處古建築申報國保單位,費家弄29號古民居等3處古建築申報省保單位工作正緊鑼密鼓的推進。
該縣著力破解“保護-利用-再保護”循環發展瓶頸。探索“多業並舉”模式,解決古建築利用成效難發揮問題。圍繞打造藝術酒店、民俗客棧、特色酒吧、休閒茶社、傳統作坊等12種產業類和文化教育、民俗活動、文博展示、名人故居等7種社會事業類業態要求,在加強古建築保護的同時,充分發揮文化、旅游、生態“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優勢,引入有實力、有高端文化品位、熱愛徽州古建築的人士參與業態打造,培育了巢酒店系列、宏村糧店咖啡、倚南別墅等一批鄉村旅游新業態。以“委托管理”方式推進古祠堂的保護利用,采取管、放結合的“委托管理”新模式,由社會資金負責維修、由主管部門實施監管,主要用於文化創意、展示交流等,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古祠堂的保護與利用,解決國有公共文物的保護利用難題。通過委托管理,北京華行國際公司利用龍川葉氏祠堂打造黃山古典家俱博物館,該模式得到國家和省文物局充分肯定。
此外,該縣還著力健全古建築修繕、產權交易審批管理制度,總結古民居流轉試點、古建築委托管理經驗,創新祠堂、古道、名人故居等古建築保護利用方式。籌建縣博物館,申報非遺三級名錄和國家級傳承人,推進西遞千藝坊等非遺基地建設,挖掘非遺項目內涵,推廣非遺展示利用,賦予非遺傳承新活力。來源: 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