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武定古橋重建
日期:2016/12/14 21:38:5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武定古橋 由於如城文定橋和武定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近日,由政府投資承辦的如城文德橋、武定橋工程開始施工,並將於今年8月20日竣工。這項危橋修建工程引起市民們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如城人自古就有風俗:凡有嬰兒過“百日”時,都會由家中德高望重的長者,抱著嬰兒走文定橋、武定橋,以取文武全才表示吉利和祝願。據文書記載,萬歷三十年(1602)教谕黃夢麟因泮池經常無水可蓄,於是移於門外,建東西二石橋,稱之為“文德”橋、“武定”橋。德即德化,定即安定,文德武定便譯為用禮樂德化世人,用武力安定國家。 文德橋初名東雲路橋,在泮池之東,南北向,1602年(明萬歷三十年)建,武定橋初名西雲路橋,在泮池西,與文德橋同時建造,款式相同。歷年以來已修復多次。如1878年(光緒四年)曾修武定橋北垛,1929年將兩座石拱橋改為石垛橋,直至“文革”時期,兩橋同時被改為石垛砼梁橋。若在前些年,微雨信步,看弱柳扶風,護城河水面漾起點點漣漪,也是件妙不可言的樂事。 文德、武定兩橋重建,引發市民們的廣泛關注。皋城學者陳根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希望這次重修能修舊如舊,如果一味追求現代化,就沒有歷史感,也就無法喚起鄉愁。”作為一位老如城人,也作為一位才子,陳先生把鄉愁寄托於如城的歷史文化之中。“這兩座橋能體現出它走過了多少歷史名人,也體現我們中國歷史文化的流淌,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從此體現治國方略。” 從便民的角度來看,修建兩座古橋確是一樁美事,橋面寬敞,通車流暢,家長們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時候能適當減輕交通擁擠。然而,陳老先生的看法也提醒人們,無論何地,無論何時,文化不能忘,鄉愁不能滅。與此同時,皋城網友也紛紛發帖,發表對兩座古橋修建的看法。網友“小石頭”說:“東邊文德橋周邊,過於光禿禿了,應該栽一些大樹。”網友“阿蒙”提議:“至於這座橋將被修成什麼樣子,建議住建局最好拿出方案來公示一下,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 如皋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聰泉告訴記者:“原先水泥築的橋,橋面較狹窄又要通車,本不是很安全,既然重修,也肯定是要本著修舊如舊的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