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山西古建 湖北農民工寫出《感動命運之歌》
日期:2016/12/14 11:38:5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說起來山西的初衷,劉元亮一臉興奮:“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因為我喜歡古建築,我來山西前就聽說這裡的古建築很豐富,所以就慕名闖來了。可以說,我能有今天的成就一方面是興趣所致,一方面也是被逼出來,搞工程的畢竟還是要用手藝說話。”
2001年,劉元亮來山西承包的第一個工程是夏縣政府後花園,圖紙是由全國一家很有名的設計院設計的,他們只負責建造,但劉元亮拿過圖紙一看就覺得很僵硬,便找到主管領導,說可以把圖紙修改得更好看。那個領導聽了很驚訝,甚至還懷疑地問,你一個農民怎麼可能會設計圖紙?結果,第二天劉元亮就把自己畫的圖紙和做的工程預算給她拿來了,她佩服地說了不起。開工前夏縣縣委領導找到他開玩笑地說:“小劉啊,這個工程交給你,你干好了就走不了了,干不好也走不了了。”結果劉元亮設計、施工一肩挑,完工後不但得到了認可,還得到了1萬元的嘉獎。自2004年起,夏縣縣委領導聘請劉元亮兼職負責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程的總設計和施工技術指導工作,2006年夏縣被評為“山西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同時又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縣”,省內省外前來考察取經的團隊絡繹不絕,其中有他的一份辛苦在裡面。
在劉元亮的腦海裡,修建鹳雀樓工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時修建鹳雀樓,說實話我心裡也沒底,全看著我們公司的一個60多歲的姓黃的老師傅,他經驗豐富,親自操斧,按照鹳雀樓最復雜的斗拱以1∶1的比例,做了一組,征服了建設單位的領導和同行。這可不是開玩笑,那麼大的樓一旦出現問題,我們都將成為千古罪人啊。”
當時全國幾十家知名建築公司報名競標,先是甲方到全國各地考察篩選,再就是現場做模型,十余米高的斗拱一斧頭一斧頭砍出來誤差不能超過半厘米,說鬼斧神刀一點也不為過,而這麼大的樓得要多少斗拱,稍有誤差後果不堪設想。最終,他們擊敗了幾十家全國知名建築公司,挑起斗拱、油漆彩繪等復雜工程的大梁。慢工出細活,這種活急不得的,整個工程隊就100余人,分8組,費時4年之久,“可以說鹳雀樓就是我們這伙農民蓋起來的,這個工程當時的評價特別高,先後獲得中國建築質量最高獎魯班獎和中國第四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兩項最高榮譽。而這恰恰是我們農民工膽識、智慧、勇氣的體現。”
其實在把古建園林從圖紙變成藝術的過程中,得到的不僅是汗水和智慧換來的榮譽,更有藝術理想不能實現的郁悶。有一次,劉元亮按老規矩設計了一幢古建,但委托人卻非要按他的想法改圖紙,結果建成後劉元亮又被專家批評為“門外漢”。“我每到一個城市就會去市裡的公園轉轉,常常會看到一些古典風格的園林、假山、亭台樓閣很扎眼,原因就是一些委托人不懂卻喜歡亂改,結果建出來的東西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來源:山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