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會十年:見證中國文化產業從起步到快速發展
日期:2016/12/14 11:14: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第十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主場活動今天下午落幕。組委會表示,北京文博會伴隨著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腳步走過了十個年頭,見證了中國文化產業從起步、培育到快速發展,向高端化、國際化、市場化探索的歷程。作為透視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窗口,本屆文博會上,可以看到文化盛會多方面效應凸顯。
本屆文博會展示的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產品,無不凝結當代精神、融匯先進技藝。在工美展區,匯聚了雕塑、刺繡、陶瓷等3000件工美精品,《花開富貴牡丹團扇》、《青花古韻》、《山水》等一批國家級工美大師的佳作精彩絕倫。博物館長廊集結北京、山西、吉林、安徽、浙江、上海等多地博物館力量,集中展示的文物暨博物館相關產業產品,既包括走進高端文化殿堂的鎮館重器,又有融入尋常百姓生活的衍生產品,使學術性與親民性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旅游展區的九門小吃、老捨茶館等展台前,觀眾絡繹不絕;首次舉辦的“老字號聯展”,內聯升、吳裕泰、張一元等列陣拓展旅游市場,延伸品牌。
本屆文博會全國各地非遺產品荟萃,特色產品齊聚。主展場內,安徽阜陽剪紙、蕪湖鐵畫,重慶榮昌折扇、酉州苗繡,青海嘎瑪嘎赤畫派唐卡、堆繡,四川夾江年畫、棕編工藝等國家級非遺產品扎堆亮相;黑龍江亞麻,西藏織錦,甘肅慶陽香包,貴州水族馬尾繡,廣西欽州坭興陶等地方特色產品集中展示。
本屆文博會大力集結原創文化產品,充分利用知識產權,提升產品附加值。文化部、財政部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優秀青年設計師作品展,100多件設計佳作新銳集中亮相,融中國傳統元素與國際時尚設計於一體;廣電影視精品展區,原創富集:有高揚主旋律的《金水橋邊》、《共和國成長史》;有中國第一部以電視紀錄片方式表現宋詞與宋代詞人生活的《宋之韻》;8集文化紀錄片《紐帶》第一次全面梳理海外漢學,展現東學西鑒400年的傳奇;中國首部營養健康科普動畫片《營養小鎮》面向全球推廣。
北京新一代喜劇品牌開心麻花與天津喜劇制作機構皓劇坊聯袂出展,《新年賀歲劇》、《夏洛特煩惱》、《爺們三》、《玉女心驚》等一批熱門劇目構成豐富的知識產權陣營。2016年新年演出季的百場劇目也同時推出。少年中國”少兒文化作品評選成果亮相,該評選活動已經逐步邁向中國優秀的IP孵化平台。台灣文創精品展,近50個原創品牌以及設計師、工藝師的作品,呈現了台灣整體的設計實力和獨特的人文思想。
京津冀三地文創資源首次整體亮相文博會,力促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京津冀文化產業項目推介會”集中推出100個京津冀優秀文化產業項目,內容涉及動漫游戲、演出、藝術品、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平台和產業園區等方面。
首次舉辦的京津冀文化產品聯展,故宮藝術衍生品、泥人張彩塑、遷西宣紙等文化精品悉數亮相,讓觀眾一飽眼福;京津冀博物館首次攜手,以文化資源豐厚的古燕趙文化為主線,為觀眾展示“地域一體文化一脈”的歷史文化;京津冀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聯盟探討新常態下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發展的現狀與問題、機遇和挑戰,提供新思路新動力。“設計之都-設計之旅”首次將活動范圍擴大至京津冀地區,推出“天津大運河之旅”,在河北廊坊舉辦“設計為民生——健康住宅”12間公益設計展等;北京東城區把“胡同工廠”模式輸出天津,打造一個集科技、媒體、通訊三大領域融合的TMT新興產業基地。
本屆文博會1場主題報告會和3個專題論壇,專業化、國際化進一步提升。在主題報告會上,國際知名文創專家圍繞產業融合的生產力、互聯網時代文創產業、一帶一路與文化產業等議題發表演講。
首次亮相文博會的“嘉德·典亞古董藝術周”,畢加索、米勒、莫奈等大師作品同時登場;24個國家的著名設計師及其作品參加北京國際當代金屬藝術暨首飾設計展;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的56個頂尖古玩商攜帶藏品參展2015年文物博覽會。台湖國際圖書分會場60余萬種出版物同時上架,外文原版圖書展區匯集英、美、法、德、意、日等國48家出版集團、380余家國外出版社的5萬余種外文原版圖書。
本屆文博會集中展示文化走出去項目,大力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北京出版集團重點布局出版新絲路,5種圖書已經入選“絲路書香工程”翻譯項目;北京三山五園文化全球巡展推出圓明園四十景互動媒體、《平定准部回部得勝圖》銅版畫數字媒體、“三山五園”全圖等眾多展項;“地壇文化廟會全球行”注重中外文化融合,以中國優秀、精粹文化為創意核心,2016年將走進德國、泰國、韓國、伊朗等國家。
據悉,第十一屆北京文博會將於2016年10月27日至30日舉辦。
(來源:中新網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