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長卷見情懷——忻州古建園林專家齊雙未
日期:2016/12/14 21:26:3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一幅長卷見情懷
世間唯有創造者所擁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忻州古建園林專家齊雙未稱得上是個幸福的人。作為建築師,他完美營造了牧馬橋上的仿唐景觀建築,堪稱“鬼斧神工”;作為畫家,他精心描繪出一幅勝景長卷《雲中上河圖》,令觀者如癡如醉;作為創業者,他從民間學藝開始,自強不息,自學成才,是令人羨慕的企業家。
不久前,記者在齊雙未的工作室裡和他進行了攀談。齊雙未十分敬業,面對記者的提問,他一氣呵成,絲毫沒有倦怠。言語中,處處透出對忻州這座新興城市的熱愛以及對文化建築藝術的執著追求。
一技之長為家鄉
齊雙未年到花甲,仍氣宇軒昂;身懷才藝,卻溫恭自謙。首先吸引記者的是他的精彩畫作《雲中上河圖》。這幅長5.2米、高0.8米的工筆線描畫,將我市雲中河景區西起牧馬橋、東到雲中橋近十裡長河的美景盡收其中。
2014年4月開園的雲中河景區,是忻州市委、市政府近年來為市民辦的好事實事之一,頗受游人好評,已成忻州的城市新名片、新地標。作為此項工程的參建者,齊雙未對這段經歷無法忘懷,他30多次到景區現場寫生、拍照、采集素材,然後精心構思,歷時3個月完成了《雲中上河圖》的創作。他還自己花費1萬多元,將雲中河景區概況印成書籍、畫冊免費發放,旨在讓市民更好地了解忻州城建的偉大成就。
如果說《雲中上河圖》展現的是齊雙未過硬的美術功底,那麼他實際上還是一位優秀的古建園林專家。2004年初,為發展旅游事業,忻州市委、市政府對秀容古城進行開發,南城門樓復建工程是其中的重點項目。經公開招標,齊雙未擔任了該工程項目的負責人。他抽調數十名能工巧匠,動用各種原木600余方、制造木構件千余種,用11個月的時間圓滿完成二層平座斗拱、城台基座等古建築施工中難度較大的技術任務和繁復的彩繪工序,讓飛檐疊拱的南城門樓重放異彩。
然而在齊雙未心中,忻州市的“7451”工程才是他最引以為豪和念念不忘的。2012年7月,齊雙未臨危受命,接手了在建的牧馬橋仿唐景觀建築工程。此項工程結構復雜,專業性強,300多名技術工人攻堅克難、奮力攻關,歷時145天,順利完成了施工任務,也創造了每座建築平均工期僅為18天的建設奇跡。“‘7451’工程是我市意義深遠的民心工程,牧馬橋仿唐景觀建築不僅是古建工程,更是我們忻州文化的集中體現。我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內心十分高興。”齊雙未這樣說。
傳承精粹文化
“上河圖上清明再,太液天開日月重。”雲中河景區牧馬橋的秀容樓上,這幅對聯形象描繪了《雲中上河圖》的意境之美。這幅圖以長卷的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的畫面中,用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精心勾畫了亭台、樓閣、橋梁、舟車、園林、城郭等景物,生動展示出了車水馬龍、游人如梭的繁榮景象。整幅畫卷從寧靜的河邊一直畫到熱鬧的游樂場地,疏密相間,引人入勝。
齊雙未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細膩中帶有靈動,恢宏處突顯秀麗,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准。說起人們對《雲中上河圖》的喜歡,齊雙未還有自己的想法:“我還打算把忻州的風土人情更多地融入這幅畫中,使其富於濃郁的生活氣息,然後配料著色,進行國畫創作,推出一幅反映忻州人民美好生活的優秀文化藝術作品。”
齊雙未承建的牧馬橋八座仿唐景觀建築,更是忻州文化的承載。
距五台縣城三十公裡的佛光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地處偏遠罕為外界所知。1937年6月,中國當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親赴五台縣對佛光寺進行過考察、測繪。寺內東大殿是我國已發現的四處唐代建築遺存之一,且形制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南禅寺位於五台縣李家村,寺內大殿是我國現存也是亞洲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被譽為“世間瑰寶”。
牧馬橋八座仿唐景觀建築就是以佛光寺和南禅寺為藍本,它們准確地表現出唐代建築的風格與特征,出檐深、舉架平、角不起翹,椽為梭形、窗為直棂窗、瓦為蝴蝶瓦、吻為鸱尾吻,展示著唐代的精品文化。
許多途經牧馬橋的游人,看到這些奇美的仿唐建築總忍不住停下腳步觀賞一番。市民們更是把這些仿唐景觀建築當作忻州城市的靓麗名片和完美地標。讓這樣的精粹古建文化傳承下去,是齊雙未心頭揮之不去的家鄉情結。
有志者創業成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從1987年創辦忻州古建園林工程隊開始,一直到改制後的新亞裝飾工程公司,齊雙未連任法人代表20余年。他率領團隊南征北戰、艱苦創業,在省內外成功建造了大批古建園林工程。此外他還在室內外設計裝修領域大顯身手,承建了大批賓館、酒店、商場的設計裝修工作,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工程師和建造師。
早在1998年秋,為紀念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國家決定對天安門周邊建築進行修繕和裝飾。受北京大龍建設集團聘請,齊雙未撰寫了“關於故宮端門工程現狀考察暨修繕方案的報告”,獲得國家文物部門通過。隨後,他擔任此項工程的常務副總工程師,和太原、忻州、原平、五台的30多名技術人員奔赴北京,進行端門的裝飾彩繪。1999年8月,該工程被評為北京市優良工程,這在我國最高級別的古建彩繪史上增添了燦爛一筆。
齊雙未是從忻府區平民百姓中走出來的專家。16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他義無反顧地撐起了整個家。從自學繪畫,為別人家打頂棚、畫炕圍開始,憑借堅定信念和頑強毅力,齊雙未通過自學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經過實踐積累自己的專業技能。後來他師從古建專家李有成先生,潛心研究古建園林藝術20余年,成了忻州古建園林藝術領域的領軍人物。2014年,60歲的齊雙未拿到了“全國古建築高級營造師”職稱證書。
齊雙未致富不忘家鄉,為青少年捐贈書籍,在支教、扶貧和公益事業上不斷奉獻著愛心。近年來,他的企業累計上繳國家稅收400多萬元,為忻州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
古建生涯,精彩人生;不是起點,亦不是終點。齊雙未既是創業者的典型,也是奮斗者的榜樣。“當前正迎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嶄新時代,每一個年輕人只要有信念、有追求、能吃苦、經得起失敗,都可以開創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這是齊雙未對創業青年的貼心寄語。
創業創新,給每一個有夢想的人以希望。
圖為齊雙未本人近照及其畫作《雲中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