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嘉興一公司借古玩鑒定之名瘋狂詐騙

嘉興一公司借古玩鑒定之名瘋狂詐騙

日期:2016/12/14 11:19:5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高價收購古玩、藏品,又因為檢測需要收取檢測費,抑或是尋找買家私下交易古玩、藏品……看似一個正規的工藝品展覽中心,殊不知裡面竟有詐騙陷阱。

  昨天上午,記者從南湖區公安分局獲悉,該局破獲了一起利用古玩、藏品鑒定等形式騙取錢財的案子,涉案金額達200余萬元。目前,涉案的39名犯罪嫌疑人都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高價收購的美麗“幌子”
 

  “您好,這裡是嘉興市頌瓷工藝品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頌瓷”),我們這裡有高價收購各類古玩、藏品,您是否有寶貝需要出售……”今年4月中旬,遠在貴州的吳先生接到了自稱是頌瓷工作人員的電話,心想最近急需用一筆錢,家中正好有這麼個古玩,何不拿去看看能出多少價。於是吳先生從千裡之外來到嘉興,找到了這家工藝品展覽有限公司,可誰知,最後不僅沒把古玩出售出去,還倒貼了近3萬元檢測費。

  無獨有偶。5月初,南湖警方又接連接到了不同群眾報警,說自己原本是要出售手中的古玩,可到最後都賠了錢進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根據前期掌握的線索,再加上群眾反映的情況,警方立即對這家工藝品公司展開了深入調查。

  經調查,警方發現頌瓷對外聲稱公司可以高價收購古玩、藏品等有價值的古物,收藏人員將自己的古玩、藏品拿到該公司後,業務人員會帶著一名所謂的“鑒定師”對古玩、藏品進行一個初步的鑒定,告知其物品價值在幾十萬到上百萬元不等,於是同意與對方簽訂收購物品的合同,但合同生效的前提是需要將物品拿去檢測,且檢測產品中的一個元素就需要近1000元,只有檢測結果符合要求這個合同才有效,頌瓷才會收購。

  不少古玩收藏者被這幾十萬到上百萬元不等的高價所吸引,有近100位收藏者花了1萬到3萬元不等的檢測費來檢測自己的古玩、藏品,殊不知最後檢測的結果是物品並沒有達到收購的要求,出售不成還讓收藏者倒貼了近萬元錢進去。
 

  檢測背後的天大“秘密”
 

  為什麼這麼多收藏者的古玩、藏品經過頌瓷拿去檢測都不值錢了呢?其實這背後還有個天大的秘密。

  頌瓷吸引了收藏者檢測物品後,起先是將物品送去上海的一個檢測儀器上檢測,該檢測儀器所在的公司並不是正規的檢測公司,且檢測報表也都是虛假的,自行改寫檢測報表便可讓物品不符合標准。後來上海的檢測公司沒了去向,頌瓷的老板宋某便親自去上海購進了類似的檢測儀器放在公司給客戶檢測古玩、藏品。時間久了不少客戶走進頌瓷發現檢測儀器是直接擺在公司大廳裡,對此產生了些許疑惑。

  為了消除客戶的疑惑,宋某又在嘉興另一個地方租了一間辦公室,成立了浙江嘉博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博”),又將檢測儀器運到了嘉博,並調去了頌瓷的一名業務員以及公司前台到嘉博當檢測員。實則“頌瓷”和“嘉博”的老板都是宋某。原本的破綻算是被填補了,也沒了客戶產生疑惑,由此一來,頌瓷用嘉博的名義收取收藏者的檢測費。

  在贏得收藏者的信任上,頌瓷也是花了自己的“本錢”,每次業務員會告知公司幫其承擔10%~30%不等的檢測費,於是不少收藏者認為公司還主動承擔檢測費,肯定不假。但事實便是,只要有物品檢測,檢測員便把物品所含的元素電子檢測單發給宋某手下的總經理潘某,由潘某自行填寫每個元素的含量,所有檢測單的通性便是不符合產品收藏標准,這樣一來,讓收藏者誤認為是產品不符合標准,殊不知那些支付的檢測費已白花花地進了頌瓷的錢袋子。
 

  正規公司的“假面具”
 

  據了解,頌瓷成立已有近3年,租用的辦公樓還在嘉興市政府附近。然而在近半年前,頌瓷開始利用鑒定等形式來詐騙。

  頌瓷主要由宋某主辦經營為主,作為董事長的他召集了手下一批員工,分設總經理一職,外加市場一部、二部、三部、四部以及一個行政部門。每個部門都由總經理潘某一手掌握,且每個部門還由一名總監外加若干名業務員組成。看似正規公司在運作的頌瓷背後卻有著一個詐騙“面具”。

  總經理潘某通過網絡購得多批曾出售過抑或是購買過古玩、藏品人員的名單,且名單人員分布於全國各地。潘某將名單買來後給行政部,由行政部工作人員將名單發放給各個市場部,市場部業務員再通過電話銷售的模式吸引收藏者“上鉤”。

  一旦有收藏者帶產品過來,業務員便請來所謂的“鑒定師”鑒定產品,並給出初步的高價收購,然後吸引收藏者花錢對產品進行檢測,假若對方不願意,業務員又以幫助尋找買家私下交易或是幫忙拿去拍賣的名義,讓對方留下古玩、藏品。最後又讓頌瓷另外的業務員假冒買家與收藏者見面私下交易,但多方溝通後,“買家”依舊是要求收藏者鑒定了真假才願意交易。

  不少收藏者又在“買家”的花言巧語下將產品拿去嘉博檢測,最終的檢測結果還是跟初步檢測的結果如出一轍。在今年5月,頌瓷的行為被不少上當的收藏者通過網絡曝光,為逃避法律制裁,董事長宋某又將頌瓷改成了“浙江文鼎藝術品交流中心”,但最終沒逃過南湖警方的嚴密偵查。

    (來源:嘉興日報  記 者 顧亦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