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天堂覽景致 峨眉山祈福朝聖靜心之旅
日期:2016/12/14 10:33: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峨眉金頂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裡,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岳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谟贊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游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閒療養的勝地。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游人不絕,永葆魅力。
峨眉山特色
猴趣
1.峨眉靈猴
在當地被稱其為“峨眉猴”的藏酋猴,不僅靈性超凡,而且不招而至,出沒於山間道旁,與人嬉戲,成群結隊地攔路“化緣”,登山的游人們也都高興地把食物施捨給它們,當作一件樂事。峨眉山也是我國旅游名山中唯一能夠見到野生的猴類的地方,因此它又以“猴山”蜚聲國內外,很多游客都帶著“君到峨眉游,比觀峨眉猴” 的想法,將觀賞藏酋猴作為旅游的主要項目之一。
據說早在明清之際,峨眉山就有“山猴成群來寺,見人不驚,與人相親,相戲索食,呷然成趣”的奇妙景觀。那時候,寺廟裡的和尚根據佛教“不可傷生”的訓誡,也經常給生活在這裡的藏酋猴投放食物,進山朝拜的香客也對它們肅然起敬,久而久之,愛猴、敬猴就成了當地的民風之一。但是在十年動亂中,寺廟裡的和尚被趕走了,藏酋猴也受到了“株連”,成為一些無知青年肆虐的對象,只得躲進深山老林之中。 1979年以後,隨著峨眉山對外開放和一系列生態保護政策的落實,昔日藏酋猴與人們“相戲索食,呷然成趣”的景象才又重新出現。看來人與猴的關系親密與否,關鍵在於人類的態度和作為。如今許多地方的珍禽異獸銷聲匿跡甚至蕩然無存,其症結大概就在這裡。
“峨眉猴”通常出沒在峨眉山的洗象池、遇仙寺、仙峰寺、茶棚子、洪椿坪、牛心嶺一帶大約面積為50多平方公裡的深澗密林中。登峨眉山,從山麓到山頂共有60公裡的石級山徑,而最為曲折難行的路段就是從大坪寺到海拔1800米的九老洞,稱為九十九道拐,這裡也是“峨眉猴”聚集的主要地點。每日上山的游客絡繹不絕,也使它們久經世面,不僅不害怕游人,還與人糾纏、索取食物、甚至打逗嬉戲,給人們的旅途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關於它們的趣聞逸事也不勝枚舉,似乎天天都會有一些新奇的故事發生,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卻讓人啼笑皆非。
2.佛教聖地
雄秀神奇的峨眉山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以“佛國聖地”、“普賢道場”之名聞名海內外。
峨眉山佛教歷史悠久,公元1世紀中葉,佛教經南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入峨眉山,藥農蒲公在今金頂創建普光殿。公元3世紀,普賢信仰之說在山中傳播、中國僧慧持在觀心坡下營造普賢寺(今萬年寺),從此成為普賢道場。
峨眉山景區內現有寺廟30余處,其中著名的八大寺廟是: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萬年寺、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和華藏寺。這些寺廟像一顆顆璀燦的寶石鑲嵌在峨眉山上,向人們展現著峨眉山厚重的佛教歷史文化背景。
峨眉山還遺存著大量珍貴的文物。佛教文物品類繁多,許多都是稀世珍寶。峨眉山現有文物古跡點164處,寺廟、博物館的藏品6890多件,其中屬於國家定級保護的文物850多件,它們都具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峨眉山報國寺
峨眉山珙桐
3.珙桐花
在峨眉山的腹心地帶九老洞一帶,有個特殊的植物保護區——“珙桐、水青樹、連香樹保護區”。每到春末夏初,游山道兩旁的珙桐樹含芳吐艷,其白色的花形酷似展翅飛翔的白鴿,整樹猶如群鴿棲息。
珙桐,又名水梨子、鴿子樹,系1000萬年前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大部分地區的珙桐相繼滅絕,只有在我國南方的少數地區幸存下來,峨眉山便是其中之一。成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有“植物活化石”、“綠色大熊貓”之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中的珍品,為我國獨有的珍稀名貴觀賞植物。
峨眉山的枯葉蝶,屬於中華枯葉蛱蝶,姿美色麗,擬態逼真。飛舞時,露出翅膀的背面,翅面褐色或紫褐色,露出翅膀的背面,其色彩可與鳳蝶媲美,大都為絨緞般的墨藍色,閃動著耀眼的光澤。前翅中域有一橫貫翅面的桔黃色寬帶,亞頂部有一小白斑,中區有一小透明斑。後翅大部分紫色,後緣區灰白。翅腹面枯葉色,靜息時從前翅頂角至後翅臀角有一連貫的明顯的深褐色縱線紋,縱紋兩側有幾條斜線紋,極似葉脈。翅反面的色澤線紋因個體和季節不同而有差異,但不脫離枯葉狀。本種數量不多,在森林中飛翔,色澤艷麗,突忽靜止,停息樹干,樹枝上則戛然不見蹤影,實乃靜立時,翅豎立於背,全然一片枯葉而覺察不到所至。成蝶飛高且速,加之擬態不易捕獲。
(編輯: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