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圓明園啟動86處遺存整修 西洋樓景區木棧道鋪設完成

圓明園啟動86處遺存整修 西洋樓景區木棧道鋪設完成

日期:2016/12/14 11:06:4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昨日,圓明園西洋樓遺址完成木棧道鋪設,這意味著對遺址進行搶救性保護的西洋樓片區游線調整工程完成主體部分,今後游人需在木棧道上參觀大水法等遺址。據悉,今年圓明園將對萬方安和、紫碧山房、廓然大公等86處地上可見遺存展開清理修整,並有望逐步恢復“圓明三園”的山形水系。     圓明園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西洋樓片區游線調整工程,包括鋪設游覽塑木棧道、設置防護圍欄等,涉及諧趣園遺址區、迷宮前遺址區、方外觀-五竹亭遺址區、海晏堂遺址區、大水法遺址區、線法山-方河遺址區,預計全部工程將在5月中旬完工。     木棧道鋪設工程以保護遺址為第一原則,施工時嚴禁下挖遺址,鋼構件立柱基礎下墊3厘米至6厘米厚的橡膠片,防止立柱損壞石構件。施工時如遇到石構件位於木棧道線路上,由工程科、文物科、考古科、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共同在現場進行討論,做好石構件統計工作,然後用口取紙貼在石構件上編號、拍照留檔,將石構件數量、現有位置、擬定移動位置做好統計表,上報文物主管部門等待審批,待審批通過後再進行下步工序。施工期間所有石構件上標記均使用滑石筆,嚴禁使用墨水筆,避免在石構件上留下記號損壞石構件。     據圓明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西洋樓片區游線調整工程通過隔離圍護設施的設計,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文物本體與游客的隔離,進而杜絕游客對遺址文物的干擾、破壞行為。通過對參觀游線、出入口管理的調整和設計,實現對游客參觀行為的規范化,避免隨意踩踏,同時合理控制景區游客量,建立良好的參觀秩序。     記者了解到,除了西洋樓遺址區的保護和展示項目,圓明園管理處還啟動了對地上可見遺存的普查整修工作,對公園地上86處可見遺存完成了統計造冊。其中包括大水法、萬方安和、杏花春館、上下天光等建築遺址56處;文淵閣、紫碧山房、廓然大公、桃花洞、獅子林等疊石遺址21處;捨衛城城牆、海晏堂等夯土遺址9處。並計劃通過綠化清理、搶險保護、立項修復等方式,配以詳盡的牌示、沙盤等手段,讓沉睡了上百年的文物“醒過來”“亮出來”“站起來”。     時至今日,地下遺址勘探已完成20%.未來將采取傳統考古工作方法及多頻電磁法、探地雷達等物理手段,對線法畫、藻園、月地雲居、日天琳宇、西峰秀色等98處遺址進行考古工作。此外,按照《圓明園遺址考古工作計劃》,公園現已摸清了圓明園、绮春園、長春園這“圓明三園”內所有山形水系的布局,為全面恢復山形水系提供了基礎依據。下一步,計劃成立檔案館,為其山形水系設置檔案。 (來源:京華時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